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地时间7月31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中东问题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将于6日或7日紧急飞往莫斯科。面对记者镜头,特朗普意味深长地表示:“他们要求见他,那就看看会发生什么吧。”
这已是美国在短短一个月内第二次向克里姆林宫派出特使,而背景正是特朗普此前向俄罗斯发出的“最后通牒”陷入困境。
7月14日,特朗普曾宣布给俄罗斯50天期限签署和平协议,但7月29日突然将期限缩短至10天。
如今期限迫近,特朗普更明确警告:若8月9日前未能达成协议,将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这一连串动作背后,透露出白宫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战略焦虑。
特朗普的特别代表威特科夫本周末已经抵达莫斯科,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惠塔克在电视采访中公开表达了对乌克兰冲突调解取得“突破”的期望。这种高调表态在外交场合实属罕见,暴露了美方的急切心态。
时间回溯到7月31日,特朗普在白宫面对记者提问时首次透露:“不管你信不信,他将前往俄罗斯。”当时他拒绝提供具体日期或细节。
而到8月3日,特朗普不仅确认了行程日期,还罕见地承认是俄方主动要求会面——“他们想要见他,他们要求和他会面。”
这种从强势施压到被动响应的转变耐人寻味。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最初依据情报部门数据错误评估了俄罗斯的实力,设定的最后通牒期限过长。
当华盛顿意识到乌克兰的损失将超出预期时,匆忙缩短了期限。然而棋局已变,局势显然不再有利于这个昔日的世界霸主。
当中蒙铁路在陆上延伸之时,中俄在海洋上的协作也同步展开。8月1日,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某军港,中俄“海上联合-2025”联合演习正式开幕。
中方派出导弹驱逐舰绍兴舰、乌鲁木齐舰等精锐力量,俄方则出动“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等主力舰艇。
这次演习以“联合维护战略通道安全、联合应对西太安全威胁”为主题,将持续至8月5日。8月3日上午,参加演习的中俄海上舰艇编队从军港解缆起航,奔赴附近海域开展多课目演练,标志着联合演习海上演练阶段全面展开。
双方舰艇混编组成编队,辽阔海面上建立了通信链路,互相通报海区水文气象、海空情况等信息要素。按照计划,双方将举行为期3天的海上演练,内容包括援潜救生、联合反潜、防空反导、对海作战等多个课目。
经济领域的合作同样热火朝天。8月1日,北京广园会议厅内,俄罗斯吉润股份有限公司与海南智家建筑有限公司隆重举行“俄罗斯远东保税仓综合体项目”合作开发签约仪式。
项目选址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市,总规划用地261公顷,将建设东北亚最大的智能化保税物流与商贸中心。
项目包含50万平方米海关仓库、25万平方米国际会展中心、9万平方米五星级酒店等全业态综合体,预计直接带动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超百亿元。海南智家建筑董事长洪海波豪情满怀:“这不仅是砖石与钢梁的叠加,更是中俄经济血脉的深度融合。”
当美国特使威特科夫在莫斯科进行穿梭外交之际,中俄企业家的手已紧紧握在一起。俄罗斯吉润公司执行董事姜兆杰强调,他们将依托本土资源与政策优势,确保项目成为“一带一路北线通道上的璀璨明珠”。
这种合作模式充满智慧——双方以“双总部”模式运营,中国合资公司注册北京,俄罗斯合资公司落地乌苏里斯克,通过股权互嵌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未来30年,这座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仓”将持续释放能量,为中俄乃至全球供应链注入澎湃动能。
回望特朗普的“最后通牒”策略,其效果似乎与预期相去甚远。分析人士指出,华盛顿方面意识到最初设定的期限过长,缩短期限后却发现“局势显然已不再有利于这个昔日的世界霸主”。在“最后通牒”被事实拒绝后,需要加快行动的并非俄罗斯,而是美国自身。
特朗普从渴望的“和平缔造者”身份迅速向“失败者”身份转变——他无法履行任何源于其承诺及美国总统职位所赋予的职责。如今已到了给冲突各方提供结束冲突最后机会的时刻。倘若谈判失败,接下来只会是艰难的决策和负面的后果。
太平洋西岸,中俄舰艇编队正劈波斩浪进行反潜演练;蒙古戈壁上,跨境铁路建设者顶着狂风浇筑桥墩;俄罗斯远东,中俄合资的物流枢纽蓝图初展。这些实打实的合作项目背后,是国家间基于平等互利的深度捆绑。
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大限将至,而中蒙铁路的钢铁轨道已向着2027年通车目标稳步延伸。当美国特使在莫斯科为十天期限焦头烂额时,北京收获的不仅是那条穿越戈壁的铁路,更是国际社会对互利共赢发展模式的坚定认可。
信息来源:特朗普透露:美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即将访俄
2025-08-01 19:52·中国新闻网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