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名臣之女,下嫁大19岁“囚犯”,育一败家子,一孙女名满天下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22岁的李菊藕,晚清最出名的“才女”,却被亲爹李鸿章硬塞给一个41岁的“戴罪之身”。

张佩纶,打过败仗、做过阶下囚,连饭都吃不起。

这桩“非常婚配”,到底图啥?

“你要她嫁他?你疯了吧!”

晚清那几年,李鸿章的门第,是能把人压死的那种贵。

左宗棠、曾国藩都认他是“中兴第一”,北洋大臣,握着半壁江山的生杀大权。

但女儿李菊藕,一直没,22岁还在闺中,满京城都议论疯了。

她不是没人要,是真挑,家世摆在那儿,才气也摆在那儿,琴棋书画、英文法文、连兵书都能读得滚瓜烂熟。

最出圈的是那本《菊藕诗钞》,连翁同龢都说“词锋如剑”。

问题是,谁配得上她?直到李鸿章说出那个人名,整个赵家、整个李家、整个北洋的幕僚都炸了。

张佩纶?那个“戴罪之身”?中法战争的主战派代表。

当年在马尾港那一仗打得一塌糊涂,直接让法国人长驱直入,成了千夫所指,被革职、戴罪、流放张家口三年,饿得靠朋友接济活命。

这人以前风光,二十岁中进士,翰林出身,少年英才,满口经义,一肚子刚气。

打了败仗就完了,流放回来,两任妻子都死了,孤家寡人,名声臭到不能再臭。

赵小莲差点一口气没上来。哭着质问李鸿章:“你疯了吗?”

李鸿章没疯,他认准了张佩纶的才学和脾气,“这人硬、正、狠,挨过打还站得起来,这种人不能丢。”

别人避之不及,李鸿章却赏识得紧,流放那几年,年年送银子。

外面说张佩纶是囚犯,李鸿章却说:“他是我北洋的笔杆”,这一杆笔,李鸿章决定,给他配自己最聪明的女儿。

才子配佳人?别急,这剧还得反着看

1888年,婚事成了,李菊藕穿着红嫁衣,进了张家的门。

张佩纶41岁,她22岁,整整差了十九岁,外人都在赌——这桩婚事,撑不过三年。

可谁都没想到,两人竟琴瑟和鸣,杀疯了那些“看笑话”的人。

南京“小姐楼”是李鸿章亲自买的,原是靖逆侯张勇的宅邸,三进三出的大宅,水榭、回廊、花窗一应俱全。

李鸿章只说一句:“让他们清清静静读书写字。”

没人想过,张佩纶的笔杆碰上李菊藕的诗笔,会擦出火星。

夜里灯下,两人一人执笔一人磨墨,诗文来回写,兵书一起读,连岳飞的奏章都能背着互喷。

张佩纶日记里写过一句话:“论天下事,有人能与我同语者,今朝得一。”

李菊藕不只是才女,还是个有点狠劲的主儿,管账、写信、练字、训仆人,样样亲力亲为,过起日子来不带半点“名门”味。

张佩纶这人脾气直,但一进了家门,软得像面团,朋友来做客,谈政事三句,他就拉着人家看夫人新写的字,别人笑他怕老婆,他一句“我乐意”堵住所有嘴。


两年后,长子张志沂出生,女儿张茂渊紧随其后。

那几年,是两人最稳的日子,也是北洋最乱的时局,可这剧本从来就不是大团圆。

1901年,李鸿章病死,北洋一分为二。

张佩纶扛不住了,郁郁寡欢,一年后也走了,留下的,是三十八岁的李菊藕、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一座空荡荡的小姐楼。

“李鸿章的女儿,张佩纶的妻,成了寡妇。”

但她没哭、没闹,裁掉仆人,关了偏院,一家人缩着住,只点一盏油灯。

张志沂那时候四五岁,背书不熟,她罚跪一个时辰,她要孩子接住这个家,要他扛住李张两家人的脸面。

可惜——管得再狠,也压不住一个纨绔命。

败家子张志沂

张志沂,李鸿章的外孙,张佩纶的独子,李菊藕一手带大——该出才子的谱,结果生成了个纨绔的种。

刚出生时,全家盼他成器,李鸿章那会儿病中还抱过他,说:“这个孩子眼神稳,骨架好。”

张佩纶笑了,说“这是我张家的传人。”可谁都没想到,这传人十岁后就开始变味。

母亲菊藕早寡,一心教他,背四书五经,讲兵法史书,练字练到深夜,别人家有乳娘,这孩子有一个“诗人教头”娘。

偏偏张志沂不吃这套,小时候还能听话,到了十三岁,开始顶嘴,二十岁上了几天学就嚷着要“走自己的路”,结果走进了烟馆和赌场。

李菊藕气疯了,把他绑到太师椅前,对着李鸿章画像跪了一夜。

第二天还要亲自送他进书院读书,结果没两天,书院先生写信回来,说他偷钱买烟,还带人打牌。

她没打他,回家自己闭门三天,扔了笔墨,从此不写诗了。

从那年起,小姐楼不再清谈,只剩叹气。

家里摆着的古董字画,先是少了两个青花瓶,后来连李鸿章亲笔写的《勤政图》,也被人低价当出去了。

当年她结婚时,张佩纶写的“才德之契”那副对联,也不见了,张志沂不觉得耻,他说这是他自己的家,他有权用。

邻里都传:“李家的根败了”,南京那片说小姐楼快成“丧家楼”。

到李菊藕临终那年,她清点家产,剩下不到一百两银子,张佩纶留下的书没了大半,张家的族谱也不见了。

她只留一句话:“别埋我进李家祖坟,别把我跟那孩子葬在一块”,死也要撇清关系。

张爱玲的命,从小姐楼塌那天就定了

1923年,张志沂在上海遇到了黄逸梵。

女人洋派、敢说、敢闹,一张口带点广东口音,一身欧洲回来的新潮装,连旗袍都不是传统制式,像是从另一片天掉下来的。

两人一拍即合,火速结婚,张爱玲出生在混乱的屋里,奶娘说:“这丫头命硬,一来就下雨。”

没人知道这句话后来成了真,父亲嗜烟成魔,白天不见人,晚上不见魂。

母亲带着她出国,一走就是六年,张志沂对女儿的爱,全靠“张”姓两个字维系。

五岁时,张志沂抽疯为了“家教”,把她锁进小黑屋,饿她两天。

记得那天的冷,记得墙皮的裂缝,还有角落里爬出来的老鼠。

十岁那年,父母彻底分家,跟着母亲漂泊,一会儿香港一会儿上海,母亲说,她将来是要“写成名”的,要“做女王”。

张爱玲听了,笑都不笑,她心里清楚,命不是“女王命”,是“废墟命”。

从小到大,活在两种遗产之间——祖母的才情、父亲的恶习,长大后把这两样合起来,写成了《倾城之恋》《金锁记》。

别人说她冷、毒、笔下无情,写婚姻像战场,写女人像囚徒,写男人像吸血虫。

可没人知道,那些不是小说,是她的“祖传回忆”。

李菊藕那根“严教”的鞭子,张志沂那团“瘾气”的毒烟,全都顺着血流进她骨头里。

她没去过小姐楼,但写出来的女人,一个比一个像当年的李菊藕,高贵、聪明、压抑、决绝。

也没原谅过父亲,但笔下男人的嘴脸,却跟张志沂如出一辙。

爱她的人说她是天才,怕她的人说她是妖女,骂她的人说她是“张家逆子”。

张爱玲一笑:“我不是逆子,我是家变里的唯一幸存者。”

活到了1995年,在洛杉矶一间公寓孤独死去,没人送终,没人哭。

参考资料:

蒋伟.《晚清四大家族秘闻录》. 中华书局, 2015年

张爱玲.《小团圆》.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9年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北洋   纨绔   名满天下   逆子   笔杆   兵书   败家子   晚清   囚犯   孙女   女儿   母亲   小姐   孩子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