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胜利后,众人共推孙中山之弟为都督,后来才知是闹了乌龙


老覃在昨天发布了《孙中山为何说武昌起义是“首义”?后世史学家莫名其妙,争论不息唐德》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远在美国丹佛市的孙中山知道了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后,没有第一时间赶回国内,这是他在历史关键节点上的最大失策。

为什么这么说呢?

老覃拜读过唐德刚的大作《晚清七十年》,对该书提到的一个观点深以为然。

即,唐德刚认为,发起武昌起义的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与同盟会相比,有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他们有兵无将,而同盟会则是有将无兵。

唐老先生认为,黄花冈的七十二烈士(实数是八十六人),每一个单拎出来,都是将相之才。

这些人都是当时中华民族中翘楚英才,凭一腔热血要推翻清朝统治,眼见起义十余次都以失败告终,深愧虚掷华侨所捐之巨资,而单凭会党之勇绝难以成事,绝望之余,决心捐献自己的血肉之躯,孤注一掷,以唤起更多的民众。

这些人身为同盟会的中坚骨干,却充当了冲锋陷阵的小卒,集体阵亡,致使同盟会的精英丧失殆尽。

而文学社的首任社长蒋翊武不过是鄂军混成协第四十三标三营里的一个小士兵,勉强升为了正副目(正副班长)。文学社的社员却遍布鄂军诸标,以及工程营、辎重营、炮兵队等单位,妥妥的正规军。

其他一系列彪炳史册的功勋人物如熊秉坤等辈,也都尽皆是小兵。

所以,当武昌起义成功,局面太大,小兵们谁都撑不起场面,不得不软硬兼施地架起了反革命的旅长——混成协的协统黎元洪来主持大局。

老覃在前天发布的《唐德刚:孙中山在美国当跑堂,突被告知当上大总统,情形实在搞笑》 一文中也讲到,武昌起义前,同盟会员谭人凤曾按照黄兴的吩咐,从携带了1000元革命经费到湖北考察,他拨了800元给同盟会中部总会的负责人居正,拨了200元给了共进会领导人孙武,而对蒋翊武熟视无睹。

这里说说孙武其人。

孙武是湖北夏口人,出生于1879年,原名孙葆仁,字尧卿,号梦飞。

他从事革命运动后,把名字改为了孙武,并非是想要引起人们对古代军事家孙武产生什么有趣的联想,而是直接冲着孙中山来的。

孙中山名为孙文,孙武在1909年加入同盟会时,孙中山的大名如日中天,为全中国革命者瞻仰。

孙武也是怀抱着这种敬仰之情,接受了冯自由的建,把名字改成了“武”。

因为这个,许多不知情的人误以为他是孙中山的胞弟。

则众人在逼迫黎元洪出来之前,也都公推由他担任武昌都督。

毕竟,孙中山远在海外,鞭长莫及,孙中山的弟弟近在眼前,由他担任武昌都督岂非众望所归?

当然,人们在事后才知道是闹了乌龙——孙中山并无胞弟,孙武与之并无血缘关系。

孙武没有当成武昌都督,那是因为他在起义前夕被炸药炸伤,躺在医院疗伤,无法起床。

孙武被炸药所炸,也是一桩乌龙事件。

孙武在1911年9月24日被武汉共进会、文学社等团体推为主席,负责组织武昌起义,并被推为革命军参谋长。

起义时间此前一改再改,最后已经定在了10月16日。

孙武是一名炸弹专家,10月9日,他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紧锣密鼓地制作起义所需的炸弹。

武昌革命党人推举的总理刘公,有一个弟弟,名叫刘同,英俊潇洒,健谈,喜欢抽烟。

那天,他无事可做,前来闲逛,看孙武忙碌得有趣,便凑过来欣赏。

孙武作为一个炸弹专家,居然一点安全意识都没有,只顾着和刘同寒暄,没注意到他手里端着的烟斗。

好家伙,刘同把烟斗里的香烟烟灰弹落在了炸药上。

说时迟,那时快,炸药爆炸,一声巨响,孙武的头部和脸部都受了伤!

这场意外的爆炸致使起义的消息暴露,起义被迫提前!

孙武没能参加起义壮举,但他后来还是出任了军政府的军务部长。

蒋翊武和张振武则担任了副部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历史   武昌起义   都督   乌龙   孙中山   同盟会   武昌   文学社   胞弟   正副   炸弹   烟斗   湖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