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遗嘱被篡改?黎笋17年扩张梦碎,越南痛醒走向革新开放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一张遗嘱,改变了整个东南亚的政治格局。

1969年胡志明逝世后,黎笋集团拿着这份存疑的"遗嘱"发动了持续17年的扩张冒险,直到被邻国痛击,才幡然醒悟,走上革新开放之路。

遗嘱迷局与权力争夺(1969-1975)

1969年9月2日,越南国庆日,街头还在庆祝,胡志明已经悄然离世。

黎笋做了一个关键决定,把胡志明的死讯推迟一天公布,为什么?他需要时间。时间来安排后事,时间来控制局面,更重要的是,时间来处理那份遗嘱。

胡志明

9月9日,《人民报》发表了胡志明遗嘱,里面有一句话让周边国家都紧张起来,越南要成为"主宰印支半岛的强国"

这句话真的是胡志明写的吗?

1981年,一个叫黄文欢的越南高官逃到中国,他在《人民日报》上捅破了一个惊天秘密,黎笋篡改了胡志明的遗嘱

黄文欢说得很清楚,胡志明当时南北还没统一,美军还在南越,他怎么可能写下这种激怒周边大国的话?

黎笋

越共中央主席团的会议记录里,1969年的存档文本根本没有"主宰印支"这几个字。

真相很可能是这样的,黎笋拿到权力后,用这份"遗嘱"当令箭,一边排挤政敌,一边为自己的扩张野心找理论依据

看看当时的政治局名单就明白了,胡志明、黎笋、长征、范文同、武元甲、黎德寿、黄文欢……这些人里,长征、黄文欢、武元甲都是亲华派。黎笋要想一家独大,必须把这些老革命边缘化

果然,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黎笋开始翻脸,他一边向中国要援助,一边在国内鼓吹"中国威胁论"。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法,连党内同志都看不下去

1975年,南越垮台,越南统一,本来应该是重建国家的时候,黎笋却把目光投向了整个印支半岛。

扩张迷梦与苏联靠山(1975-1979)

统一后的越南改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理说,黎笋应该把重心放在战后重建上,可他选择了另一条路

苏联人来了,他们带来了武器、顾问,还有一个诱人的承诺,让越南成为东南亚的地区霸主

黎笋心动了,他觉得自己有资格做印支半岛的老大。毕竟,越南刚刚打败了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军队战斗力强悍,有苏联撑腰,还有胡志明的"遗嘱"背书。

1978年12月25日,10万越南军队突然杀进柬埔寨,理由是"解放柬埔寨人民",实际目的是建立傀儡政权。

对老挝,越南用的是"温水煮青蛙"策略,大量越南顾问进入老挝,控制了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老挝国王西萨旺·瓦达那后来苦笑着说:"我们已经不是独立国家了"

印支联邦的梦想似乎要实现了。

可黎笋忽略了中国不会坐视邻国出现一个苏联控制的地区霸权

华人成了第一批受害者。从1977年开始,越南疯狂驱逐华侨,两年内有17万人被迫离开家园。他们的财产被没收,生意被强制关闭,许多华人家庭妻离子散,有些老人死在了逃亡路上。

更严重的是边境挑衅

1978年底,越南武装人员入侵中国广西边境的次数超过2000人次,他们开枪打死中国边民,制造了数百起流血事件。

黎笋可能以为中国不敢动手,毕竟苏联在背后撑腰,美国也不希望看到中国在东南亚扩大影响力

他算错了。

战火洗礼与幻梦破灭(1979-1986)

1979年2月17日凌晨,20多万中国军队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杀向越南北部

战争来得快,结束得也快,一个月内,中国军队占领了越南北部20多个重要城市和县镇。越南引以为傲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在中国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最让黎笋震惊的是苏联的反应。莫斯科只是口头抗议,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原来,苏联人说的"钢铁般的友谊",关键时刻连一张纸都不如。

3月16日,中国宣布撤军,黎笋赶紧下令停止反击:"如果他们已经撤退了,我们为什么要牺牲士兵的血?"

战争结束后,黎笋去凉山地区视察,看着满目疮痍的土地,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领导人久久说不出话来

战争的代价是惨重的,越南经济倒退了20年。到1986年,1美元能换一大捆越南盾,4美元就能做一套西装。老百姓买缝纫机线都要凭票,还得几个人分着买,售货员用尺子一段一段地量。

而且战争还没结束,中越边境的冲突持续了整个80年代。越南要在柬埔寨维持10万军队,还要在北部边境防备中国,双线作战让这个小国不堪重负

党内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大,长征、阮文灵这些被边缘化的老同志开始发声:"这样下去,越南会被拖垮的!"

阮文灵

黎笋也开始反思,1981年,他被迫让阮文灵重新进入政治局。这个曾经的"亲华派"带来了不同的声音,改革经济体制,改善对外关系。

1986年7月10日,黎笋在河内去世,带着他未竟的"印支联邦"梦想

革新觉醒与重新起航(1986-1991)

黎笋死后,一个叫长征的老人临时接过了越共总书记的职务

这个长征很特别,他的原名叫邓春区,因为年轻时听说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深受感动,改名"长征"

长征

长征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写越共六大的政治报告,把所有反华内容都删掉了。他对身边人说:"我们得实事求是,承认过去的错误。"

1986年12月,越共六大在河内召开,长征主动让贤,把总书记职位交给了阮文灵。这在越南政治史上开了先河,领导人主动退位。

阮文灵不是一般人,曾经因为主张经济改革被黎笋赶出政治局,现在重新掌权,憋了一肚子的改革想法

他提出了"革新开放"政策,这个词听着耳熟?没错,就是学中国的。

经济上,越南开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国有企业改革,农村包产到户。政治上,推行差额选举,加强党内民主。对外关系上,从"一边倒向苏联"改为"与所有国家成为朋友"。

最关键的是处理柬埔寨问题。阮文灵顶着党内保守派的压力,宣布从柬埔寨撤军,1989年9月,最后一批越南军队离开了柬埔寨

中越关系也开始解冻,1990年,阮文灵排除外交部的干扰,通过秘密渠道与中国领导人在成都会晤

那次会晤很感人,中国领导人引用了一句古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见一笑泯恩仇"

阮文灵当晚激动地写下四句诗:"兄弟之交数代传,怨恨顷刻化云烟,再相逢时笑颜开,千载情谊又重建。"

1990年阮文灵访华

1991年11月,中越关系正常化,两国签署了关于指导解决中越关系的基本原则协定。在这个协定里,越方承认了胡志明遗嘱中确实没有"主宰印支"的表述

回头看这段历史,一个小国的扩张迷梦如何演变成地区悲剧,又如何在痛苦中觉醒。黎笋用了17年追求一个虚幻的"印支联邦",阮文灵用了5年时间让越南重新走上正轨。

实力不等于野心,机会不等于能力,朋友的支持也不等于无条件的保护。一个国家,只有认清自己的位置,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今天的越南,已经成为东南亚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35年的"革新开放",让这个曾经的战争废墟变成了投资热土

这个转变的起点,就是1986年那个关键的选择,放弃幻想,面对现实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1981年9月1日第三版,黄文欢署名文章:《黎笋篡改胡志明主席遗嘱》

新华社1991年11月7日报道:《中越关系正常化联合公报在北京签字》

《越南共产党历史》(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2016年版)关于越共六大的相关记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历史   越南   遗嘱   走向   胡志明   中国   印支   苏联   柬埔寨   越共   老挝   东南亚   南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