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全球航空枢纽建设的版图上,中国正书写着新的传奇,一座占地20平方公里的海上机场即将落成。
它不仅将超越日本关西机场、美国檀香山机场等知名海上空港,更以3600米级跑道、年吞吐4300万人次的设计,刷新多项世界纪录。
图片来源网络
这座将要被称作全球最大海上机场的工程,正是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作为东北亚航空格局的潜在改写者,它为何要在海中“造岛”而不是选择在陆地呢?
要理解建造海上机场的原因,要先理解大连面临的困境,大连周水子机场曾是东北航空领域的标杆。
大连周水子机场
作为东北历史最悠久的机场之一,它一度是区域内的空中枢纽,国际客流量曾位居全国前列,但曾经的优势,如今成了发展的阻碍。
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周水子机场已被市中心的建筑密集包围,周边高楼与商圈遍布,机场的空间拓展受到严重限制,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周水子机场
机场距市中心仅10公里,这在数十年前是地理优势,如今却带来诸多问题,飞机起降产生的噪音,与城市发展的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调和。
当沈阳、哈尔滨的机场陆续完成扩建升级并实现发展超越时,周水子机场因空间受限,即便想新增一条跑道都无法实现。
离市区最近的周水子机场
重新选址陆地并非易事,大连三面环海、一面靠山,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坦土地稀缺,在陆地上寻找适合建设大型机场的成片平地,难度极大。
即便在陆地找到合适地块,也大概率位于百公里之外,届时交通成本又会成为新的难题,在陆地缺乏可行方案的情况下,向海洋寻求空间成为必然。
州湾近海建设工地
在金州湾近海建设机场,成为大连当下唯一且最优的选择,这并非冒险之举,而是在现实约束下的必要决策。
在海上建设机场,技术复杂度远非简单搭建可比,日本的实践已为此类工程的风险提供了前车之鉴。
关西国际机场
关西国际机场作为人类历史上首座完全依托人工岛建设的机场,虽曾被誉为工程奇迹,但其运营过程中始终面临沉降问题。
自建成至今三十余年间,该机场累计沉降已超过13米,有专家作出预测:若此趋势持续,再过三十年,这座投入巨大的机场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被海水完全淹没,最终成为水下遗迹。
关西国际机场
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地基条件,关西国际机场所在的海底区域,覆盖着厚度极大的淤泥层,这类土壤含水量高、承载力弱,难以支撑机场主体结构的重量。
尽管日本在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大量土方进行填筑,并采用密集桩基加固,但仍未能彻底解决淤泥层压实不足的问题,而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大背景,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
关西国际机场
关西国际机场的现状,成为海上大型工程需要警惕的典型案例,面对这样的前车之鉴,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是否会面临类似风险?
中国工程师是否已找到应对此类地质与环境挑战的解决方案?
中国的解决方案简洁且极具技术:避开淤泥层的影响,关西国际机场的建设思路,是将机场的巨大重量施加于淤泥层,寄望通过压力实现淤泥压实。
信息来源大观新闻
而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的建设思路,则是直接跨越淤泥层,将机场结构牢固固定于海底基岩之上,这一方案的核心技术为“嵌岩桩”。
原理类似于在花岗岩上钻孔后,灌注钢筋混凝土形成深入岩层的承重柱,而不是在松软沙滩上插入木棍。
图片来源网络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共使用了三千余根巨型桩基,这些桩基穿透数十米厚的海水与淤泥层,如同树根般牢牢嵌入海底坚硬的基岩。
每一根桩基都像坚固的钢钉,将整个人工岛结构稳定固定于地球岩石圈,为保障工程质量,工程团队在前期试桩阶段投入了大量时间测试,确保每根桩基能承受运营中的各类荷载。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规划
这种“以稳为先”的严谨做法,体现了中国工程建设的智慧,从根本上规避了淤泥层可能引发的沉降风险。
而另一方面是生态的考量,在这一大型工程动工前,建设者们先行开展了一项看似与主体工程无关的工作:在施工区域外围,采用生态材料构建了大面积人工珊瑚礁。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规划图
这一举措相当于在施工区域外围建立了一道“生态隔离带”,该屏障既能保护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防止施工对海水造成污染,又能反向维护海底地质的稳定性。
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保障地质稳定的重要因素,这种“先维护生态平衡,再推进工程建设”的思路,不仅体现了技术能力,更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不仅要建成一项工程奇迹,更要守护这片海域的生态环境。
若仅关注其技术与环保层面,便难以全面认识这座海上工程的意义,它的价值早已超越了交通设施的范畴,成为影响东北亚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
信息来源央广网
金州湾国际机场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4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5万吨,这组数据背后,蕴含着激活东北区域经济的巨大潜力。
更为重要的是其地理位置优势,大连位于东北亚几何中心,新机场将构建“3小时空中交通圈”,可覆盖中国东北地区及日韩核心区域,在此基础上,5小时航程可抵达莫斯科。
图片来源央广网
该机场将成为“一带一路”北线及中俄蒙经济走廊上,不可或缺的空中交通节点,同时,它将是东北亚地区唯一能够起降A380超大型客机的海上枢纽,工程预计2028年主体工程竣工。
建成后就意味着全球大型客机执飞的重要航线,有望在此汇聚,这一枢纽的建成,将重塑东北亚航空运输格局,推动大连从区域性港口城市,升级为辐射全球的国际航运中心。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不仅是一座机场的建成,更将为长期发展相对缓慢的东北地区,打开一扇连接世界前沿的大门。
图片来源网络
当首架飞机从这片海域起飞时,它承载的不仅是旅客与货物,更承载着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向海洋拓展、寻求发展的目标。
央广网——2025.06.14——从图纸到现实:大连金州湾畔,国内首个离岸人工岛机场正崛起
信息来源央广网
大观新闻——2025.07.24——大连新机场项目多项关键节点提前突破
信息来源大观新闻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