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真相 笔记

大家都得用自己的知识和自己的时间,作为自己的生产资料去从事自己的生产,而后拿出去交换,得到钱,然后,还是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自己的时间去把自己的钱积累成自己的财富。

几乎百分之百的失败都来自同一个原因,一个格外简单又出奇一致的原因:不肯真花时间。仅此而已,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民族,甚至也不分种族、国界和时代。

为了拥有财富,就要用自己的时间去积累,就是平日里人们所说的攒钱。而钱这个东西,只能靠自己去生产。要想生产,就需要生产资料,总计就三样东西:需要材料就得靠知识向自然索取,需要需求还得靠知识向社会索取,需要时间只能用自己的。而“时间是生产资料”这个事实本身,竟然同样是学来的知识。于是,所有的知识其实到最后都来自自身,都得向自己索取。

生活艰辛的本质,无非是花得多赚得少,即收入无法满足生活必需消费。

人们收入的差异,主要源自与有效生产之间的距离。换言之,离生产越近的人赚钱越多,或者反过来,离生产越远的人赚钱越少。人群之中赚钱多少,虽然不尽然绝对,但基本上的确按照(1)(2)(3)(4)(5)(6)(7)(8)排列。

从头说起,生产其实有很多种形式。抽象概括主要有三种:

最早期人类的生存主要靠发现不同的自然资源,比如采集、狩猎、挖矿等。现在人类更多的生产从自然探索转向了知识探索,制造自然资源中并不存在的产品或者服务。

交易,或者说销售,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式,是连接制造和需求的中间环节。离制作距离足够近,意味着只要销售自己愿意,就可以看到、学到;与此同时,离需求更近的好处就是,相对于其他工作岗位上的人,更有机会看到更多的需求,也可以对某个需求有更深入的学习机会。

社会越发达,市场越大,商品服务种类越丰富,销售就越是制作者的刚需。销售不是可以从学校里学到的。正规教育体系培养的主要是生产或制作的被组织者,而非有效生产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销售者。

要尚未摆脱生活的束缚(人毕竟是消费动物),那么,就一定要先学习生产相关的东西,一定要想办法先从事有效生产,就算不能设计、组织有效生产,也要尽量去做有效生产的销售。

最终的利润无非是两个指标的乘积(或者,在图中扩出来的面积)。你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客户终身价值”越高,乘积越大;你的客户数量越多,乘积越大。就这么简单。

时间成本越高,生意就越难赚钱。餐馆对普通人来说其实是相当不错的生意,成功概率实际上是挺高的。可是,从时间成本的角度来看,这个生意并不是最划算的。它有一定的学习时间成本,每天的生产时间成本虽然并不高,可是它需要一直持续生产,并且每次销售都有一定的时间成本。

与之相比,书籍的创作就相对划算很多,因为虽然学习时间成本相对较高(研究储备),也有一些生产时间成本(写书过程)。但销售时间成本和再生产时间成本对作者来说都等于零。另外,作者的学习时间成本事实上还是可以复用的,所以实际的学习时间成本更低。

做销售的起步学习时间成本事实上相对极低并且更多的销售知识来自实践过程。虽然它的销售时间成本相对最大,但它没有生产时间成本,也没有再生产时间成本。

我们拿回来的钱,本质上是整个社会因拿走我们的商品或服务,而给我们打的“欠条”。于是,拿着欠条的人,就成了整个社会的“债主”。将来,债主可以用这些欠条要求整个社会恰如其分地偿还债务。

从社会账簿的本质出发,可以看出,钱其实是整个社会的债务。

若是钱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可以被称为资金(或资本)的时候,就可以称为“万物的存储”,甚至成为生产资料的一种,且是最灵活的生产资料。

钱的第一个用处,是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消费,第二个用处,则是作为生产资料资源,即用钱来赚钱:投资。

投资欲望从无到有成长起来,并且越来越强烈,它会自动地全面碾压消费欲望,以至于在不知不觉之间,自然而然地会用更多的钱去投资,而不是去消费,除非那是必需消费。

零钱需要积累的足够量才能够称之为资金,成为生产资料的一种,这显然是一个很久、很难的过程,但对少数手中积累到了资金的人来说,可以开启另外一种特殊的生产:投资。

利息是资金的机会成本补偿。利息生成的前提是足够多的钱、足够好的债务人、足够久的时间。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承担风险其实是更累的劳动。

无论是自己去借钱还是借钱给别人,基本的原则都是考虑生产、绝不消费、绝不还债。

随着现代银行金融系统的完整,普通人在正常情况下借钱需求银行都能解决。如果某人竟然真的想向身边的人借钱,一个较为遗憾的判断是,此人的金钱观应该有较大的问题,或者他受到的金钱教育有极大的缺陷。

有办法用钱生产的人是没办法随便借钱出去的,因为他们的机会成本相对更高。

单利其实是线性增长的,复利是指数增长的。指数增长令人迷惑的地方在于,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低于线性增长。然而,它的增长速度就好像是有加速度一样,在涨得越来越多的同时涨得越来越快。

绝大多数的借贷者从未真正有机会去理解这个所谓的秘密,只是因为赞钱太困难了。

股权和债权,是约等于的关系。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竟然借到了一笔永远不用还的钱。从放贷者的角度,拿回来的股票相当于既是抵押物,又是欠条。因为金融交易市场的存在,股票既可拆分又可交易。

投资者和投机者的区别在于只有投资者把时间当作生产资料的必要组成部分,投机者的生产资料里没有时间。

时间不仅是生产资料,它还有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定义:时间是发展的唯一路径。

投机者参与的实际上是有限游戏中最差的一种,叫作“零和游戏”:赚到的钱,其实就是别人亏掉的钱。而投资者不一样,他们如若成功,赚到的是“发展的结果”,他们所参与的,实际上是一种“无限游戏”。

投资是为了摆脱自身的时间限制。再次从时间成本角度审视投资这门生意,没有生产时间成本,没有再生产时间成本,没有销售时间成本,全都是别人的时间!甚至,连生产的学习时间成本都是零,因为那还是别人的时间。

至于“学习如何投资”的确需要花自己的时间,可那学到的东西其实是可以无限次复用的,所以“自己的时间消耗”依然约等于零。

普通人选择股票的方式很简单,首先是在生活中尽量选择最好的商品。然后,不仅购其商品,还要同时买其股票——没了。

“ANATM”,是我个人的一个投资组合,包括“苹果”(Apple)、“网飞”(Netflix)、"亚马逊”(Amazon)、“特斯拉”(Tesla)、“微软”(Microsoft)。另外,港股中也可以有“ATM”,即“阿里巴巴”(Alibaba)、“腾讯”(Tencent)和“美团”(Meituan)。

把时间花到哪里最值?只有自学。自学什么呢?根据重要程度依次是生产知识、销售知识、投资知识。其他知识也不是不学,因为除了物质财富之外,我们的确也需要精神财富。

毒和赌是天然“反生产”的,如果你是生产者,甚至是有效生产者,或者哪怕只是一个有志于成为生产者的人,那么你就要知道这些东西是绝对不能碰的。

返贫的核心原因都是一模一样的: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生产收入的增长速度。

贫富差距是从一开始就无法避免的,因为资源分布天然不均。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发展的持续,今天的贫富差距已经越来越出自生产效率的差异。

社交网络前所未有地展示并放大了真实的贫富差距。人们的焦虑情绪来源于体会到差异之后,却找不到解决方案。

提高效率(尤其是生产效率)最本质、最根本,当然也因此只能最有效的方法论却常常被忽略,它们分别是持续自学,长期践行和专注内部。

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把整个人类用那么长时间才搞定的东西,直接拿过来迅速建设我们自己的大脑皮层,实质是攒时间。

学习这个动作,实际上至少包含学、练、用、造这四个层面。通过大量的迭代(不仅仅是重复),不断积累、不断改良。

效率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效率这个东西,只能是发展出来的。

那些有积累效应的事值得做很久很久。生产、销售、投资以及自学,都有积累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美文   真相   财富   笔记   时间   成本   生产资料   知识   社会   欠条   东西   需求   乘积   投机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