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推荐:这种运动可能让你的心脏多活3年!很多老人忽视了它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很多人以为,“心脏运动”就是跑步、跳操、快走,觉得那些专业训练的才有用,普通老年人做点运动也就差不多了。

但欧美最新研究打破了这种常识,把一种在老年群体中被忽视的运动类别推到了“最能让心脏多活几年”的位置,而且这不是临床推测,而是有硬数据支撑的结果。

这项研究由德国弗莱堡大学与澳洲墨尔本大学联合进行,追踪了7,432名65岁至85岁老年人,时间跨度达15年。

研究从1988年开始收集数据,包括他们的身体活动类型、频率、持续时间及心脏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

最终发现,那些坚持做“轻量抗阻训练”——如举哑铃、用弹力带做简单肌力动作、地板上自体重量训练——每周至少三次,每次20分钟以上的人群,平均寿命比不做这类训练或只做有氧运动的人多出3.2年。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中并不全是健康或无病者,甚至包括高血压、Ⅱ型糖尿病、轻微关节病患者,依然有明显益处。

传统观念常以为,老年人运动的重点在于增强心肺耐力,所以着重强调快走、慢跑、骑车之类的运动。

而这项研究直指核心:心脏寿命的延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增强的“周边静态能力。

心脏不是孤立存在,它依赖于大肌群维持血液回流、依靠骨骼肌泵功能协助静脉血返流。

当肌肉力量下降,血液回流减弱,静脉压上升,心脏负担变大;

当肌肉稳定持续发力,血流循环就会更顺畅,心脏不必拼力去跳,更能“赢得年限”。

为了验证这一机制,研究团队对参试人员的静脉回流效率做了测量。

结果发现,坚持轻量抗阻训练的老年人,下肢静脉回流速度比普通活动者高出14%,心脏收缩期负荷指标降低11%,左心室壁厚上升不明显,而是更“健康地”维持原来水平。

这意味着,他们的心吸泵效率更好,心脏电生理负担更轻,也更抗受压力。

这与常见的误区形成鲜明对比。很多老人认为,力量训练让骨头强,肌肉扛得动,没啥跟心脏的关系。

其实力量训练对心脏的好处不仅仅是改善血压、增强心肺耐力,更关键的是防止“循环老化”。

更有意思的是,有氧运动对肺和心率作用更直接,可力量训练对“静息血液动力学”的改善更显著——也就是说让心脏“休息时更轻松”。

更有数据支持这一结论。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分析了1,150例65岁以上的心脏病患者,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在出院后接受了为期12周的抗阻训练康复,每周进行三次,雕塑腿部、臂部及核心肌群。

结果显示,这组人在6个月内病死率降低了22%,再入院率下降了18%,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21%。

而同期只做有氧运动者,相应益处则分别为10%、8%、9%,虽然也不错,但远低于抗阻组。

不少老人之所以忽视这一运动,是因为误以为“大强度才有效果”。

然而研究中强调的是“轻量”与“频率”。

轻量指的是仅让肌肉略有疲劳,不致根本性劳损;频率则在于坚持——每周三次以上、持续至少半年才见显著效应。

这种方式温和、安全,伤关节风险低,更适合老年群体。

很多人也以为骨骼肌更需要有氧训练提供氧气,而力量训练只是让人长肌肉,跟心脏无关。

但这项研究观察到,接受抗阻训练的老人,其静息心率仅降低了4.5个点,心率变异率(HRV)提升了17%,慢性心率波动与情绪稳定都有联系。

当下压力增大、环境嘈杂,情绪焦躁时,他们比只做有氧训练者更不容易出现夜间心悸、早搏、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等症状。

抗阻训练对交感副交感平衡有调节作用,这正是“心脏能多活3年”的关键原因之一。

当然,抗阻训练不是万能,也不能替代所有运动方式。研究团队强调,最理想的运动组合是有氧+抗阻交替进行,而不是互相替代。

有氧训练提升肺活量、耐久力、体脂控制,而抗阻训练则增强肌肉力量、循环效率、静息心脏负担,二者配合让身体收到全面提升。

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老年人只注重走路、跑步或太极,对抗阻训练却敬而远之。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发现是,这类抗阻训练的人群其认知健康也表现更好。

在上述加拿大研究中,除了心脏事件减少,这组人在记忆力测试、认知速度评估、生活质量评分中也都表现更优。

研究者推测,这与周边肌肉活动刺激迷走神经、改善脑血流相关。力量训练不仅养心,还通脑。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研究的老人中,有近30%是有骨关节炎或骨质疏松患者。

这些人骨质本就不稳,很多人怕伤关节就避开任何形式的重量训练。

但研究组设计的是低冲击、渐进递增的训练方式,动作缓慢、重量轻,以关节安全为前提。

结果显示,这类人在控制疼痛的同时,运动后骨密度下降速度减缓,甚至有轻微回升趋势,说明抗阻训练在关节健康上的效果也被严重低估。

那么,普通老人要怎么做这种运动?研究建议,每周至少三次,每次20至30分钟,每个动作做2-3组,每组10-15次。

动作包括:椅子坐立站起,墙壁俯卧撑,弹力带拉伸臂展,地板上髋桥、直腿抬高等。

强度是“力度刚够感觉到疲惫,但不至于疼痛”。

负荷不在于重量,而在于控制动作范围、重复次数和节奏。只要坚持一年以上,就能显现对心脏和身体各方面的综合好处。

总之,“轻量抗阻训练”作用不仅是强身健骨,而是在老年心脏保护上起到“长期省力滤波”的作用。

它不像急性心脏病发作那样震撼一时,但在心脏的生命周期中,就像给脆弱血管装了稳压阀。

这种声音平常,不吵不闹,但在未来可能决定你是“走到九十还是八十”,甚至是否还需要做支架、吃硝酸甘油、天天担心胸痛。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王慧,邓玮.长寿相关非遗传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22,38(05):783-78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4

标签:养生   心脏   老人   医生   肌肉   力量   心率   老年人   关节   动作   有氧运动   骨骼肌   静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