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老板们集体“缩圈”:店从400平缩到50平,活下来才是真本事

早上楼下卖包子的张叔最近把店门口的两张桌子撤了,换成了外卖取餐柜,笑着跟我说:“现在早上光外卖就接300单,堂食那几个人压根忙不过来,不如把地方腾给外卖,省得挤得慌。”

其实不止张叔,最近走在街上,明显感觉身边的餐饮小店变多了——以前动辄几百平的大饭店,现在换成了50平的“Mini外卖店”;

连肯德基、永和大王这样的头部品牌,都开始推“小镇Mini店”“超值店”,甚至Shake Shack都开了只做自提的“超mini门店”。

这股“小店风”,到底是怎么刮起来的?

我认识的蒋哥做了二十多年餐饮,以前开的都是400-500平的大店,今年突然转型做50平的Mini外卖店。

问他为啥,他叹口气:“以前觉得大店有面子,请客吃饭倍儿有排场,现在才知道,活下来、活得好才是真本事。”

蒋哥的话,其实说出了很多餐饮人的心声——这年头,堂食不好做了。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摆着:2025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虽然涨了4.3%,但增速比去年同期掉了3.6个百分点;限上餐饮收入增速也掉了2个百分点。

简单说就是,堂食的增长变慢了,甚至有些店的堂食业绩还在下滑。

再加上房租、人工、食材这些成本一个劲涨,很多大店扛不住了——比如蒋哥以前的大店,房租每月要8万,人工要10个,光这两项就占了营收的快一半,稍微生意差点就亏。

而另一边,外卖市场却越做越大。

2024年年底,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已经到了1.5万亿元,外卖用户有5.92亿,差不多每两个网民里就有一个常点外卖。

2025年7月,美团“疯狂星期六”当天订单量破了1.5亿单,淘宝闪购也超了8000万单,京东外卖Q2收入更是涨了199%。

这么大的蛋糕,餐饮老板能不盯着吗?

所以很多品牌开始转做“Mini店”——比如鱼你在一起的Mini店,面积30-50平,比原来的店小了75%,人力只要3-4人,投资比原来少了一大半,主打“外卖优先+少量堂食”;

永和大王的“超值店”,面积60平左右,同样砍了堂食位置,却把利润提上去了;

肯德基的“小镇Mini店”,投资才50万,是常规店的1/3,已经开到了武当山、牡丹江这些地方。

连网红品牌Shake Shack都在北京开了只做自提和外卖的“中央厨房门店”,外婆家的“外婆送到家”上线50多家店,生意涨了230%。

这些老板为啥愿意做小店?

说到底还是**省钱、赚钱**。

一位做中式快餐加盟的老板跟我说:“小店房租低啊,以前开120平的店,房租每月要4万,现在50平的店,房租才1万5,虽然切了些SKU(产品)和堂食位置,但外卖单量上去了,利润反而比以前高。”

蒋哥也说:“以前觉得小店没面子,现在才懂,**能活下来的才是英雄**。”

但小店也不是完美的。

比如,很多Mini店主打外卖,牺牲了堂食占比,盈利天花板就那么高——如果遇到疫情、食材涨价这些事儿,抗压能力比大店弱多了。

再比如,为了压缩成本,有些小店的环境、服务体验就差了,顾客可能只会记住“便宜”,不会记住“品牌”,甚至影响正规店的定位。

还有加盟的问题,有些品牌宣传“低成本、拓店快”,创业小白很容易一头热入局,但如果品牌本身不扎实,很可能亏得血本无归。

所以,做小店也得“用心”。

就像蒋哥说的:“经营小店和经营大店一样,选址、产品、出餐效率这些都不能偷懒。”

比如,他的Mini外卖店选在写字楼旁边,主打午餐和晚餐,产品选的是高频刚需的盖浇饭,出餐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这样才能保证外卖单量。

其实,Mini店就像餐饮行业的“轻骑兵”,灵活、低成本,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但要想长久,还是得把基础打牢——不管店大店小,产品品质、品牌形象、顾客体验这些都不能丢。

就像张叔说的:“我这包子店虽然小,但包子的味道没变,老顾客还是愿意来,外卖单量也稳。”

说到底,餐饮行业的本质还是“吃”,不管是大店还是小店,能让顾客觉得“好吃、划算、愿意再来”,才是真本事。

你身边有没有做Mini店的老板?他们的生意怎么样?欢迎留言聊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1

标签:美食   本事   集体   老板   餐饮   外卖   房租   品牌   永和   顾客   肯德基   包子   生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