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带着母亲去餐厅吃饭,别人看的是孝心,我看的却是良好教育

现在的00后和10后大多数孩子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不知道感恩。

在他们的认知当中,父母累死累活都是应该的,是父母欠他们的。花钱大手大脚,从来不体会父母的辛苦。

父母每个月挣四千,孩子上个大学,每个月就要三千的生活费,也不管父母能不能扛得住,反正要和有钱人家的孩子一个水平。

这让19年毕业的我很不理解,我当时一学期才四千块钱的生活费,每学期开学父母就一次性给我了,就这还要去掉学校有时候需要交的杂费,父母还总以为给了我还很宽裕的钱。实际上呢?我一个月的衣食住行连八百块钱都没有。我不照样读完了大学?


可是这才过了几年啊,物价长的这么快吗?一个月都得几千的生活费了?其实并不是这样。

究其原因,还是现在的教育太失败了。孩子来到世上,家长就当眼珠子似的护着,这不能干,那不能碰的,孩子十几年下来,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甚至18岁的农村大姑娘都不会做饭,我就很难理解。

这就是父母惯的,孩子们从来没接触过柴米油盐,也没接触过苦力劳作的艰辛,总觉得钱来的很容易,要生活费的时候也没有一点儿心疼。如果父母拿不出来,就觉得父母欠他的,甚至对父母动手,这也是小时候的纵容。

我们小的时候,哪里敢给父母动手,揍我的时候,只要看到我一点儿不规矩,巴掌就扇过来了。也别说什么少爷式的生活,我六岁就在36度的高温下杵在地里摘花椒了。这还是我大伯的主意,干不干活不要紧,就算是晒也得晒下去。

12岁的我已经踩着小板凳擀面,给全家人做饭了。生怕哪一次做的不好吃,让父母吃不顺心,每当他们吃饭的时候,就是我最紧张的时候。

不是怕他们揍我,而是父母太辛苦了。他们是搬运工,每天跟着货车给各商店搬运水泥、化肥等重物,经常是早上出去,晚上十点多才回来,有时是凌晨四点多才回来,满脸的水泥灰,更别说能吃一口饱饭了。


当时的我太小,不知道那种感觉叫心疼,本能的想让他们吃的舒心一点。父母不喜欢吃挂面,看着和我的额头平齐的案板,犹豫了好久,还是拿来一个小凳子,颤颤巍巍的站在上面,学着母亲曾经的样子擀面。和面、加水、揉搓、擀面……

好不容易擀好了面,很丑,奇形怪状的,但总算有手擀面的样子了。我也只能做到那一步,其他的我做不来了。等父母进门,看到我擀的面,不苟言笑的父亲还是第一次笑得那么和蔼。母亲也在笑,但我在她的眼睛里看不到笑容。直到过了半年多,母亲和舅妈闲聊,说起我那次擀面的事情。母亲说了一句,“我当时感觉就是好气又好笑。”

我当时不理解这话的意思,还以为母亲是在怪我私自擀面。后来长大才慢慢懂得。母亲觉得好笑,是对艰辛生活的一种讽刺。如果生活过得去,又哪里需要我一个12岁的小男孩去擀面?

她觉得好气的是,我们一个院子不止我一家,还有三叔家,他们家炊烟袅袅,却没想过给我一个孩子一口吃的。住的不远处的奶奶也没想过给我一口饭,以至于我饿得受不了了,只能逼着自己做饭。

其实我不饿的,我只是想让父母开心,就自己擀面,希望能分担一些。他们太辛苦了。

上高中那会儿,生活好了一些,母亲会定期的给我零花钱,一次50块,大概管二十多天。这钱是让我吃早点的。如果学校需要交什么钱,让我跟他们重新要。

但是我开不了口。那时候的我十七八岁,已经接近成年,总觉得跟父母开口要钱不好意思。学校每次交杂费,或者买什么学习资料,我就直接交了,也不告诉父母。

母亲有时候会问我, 零花钱还有没有?我摸着空荡荡的裤兜,总是声音小小的点头说还有。母亲刚开始没在意。后来发现,两三个月没给我零花钱了,有些怀疑,一问我,我还是说:还有。母亲这次确定了。后来索性也不问我,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就给我钱。

其实拿这个钱,我很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为啥。反正就是独立意识很强,只要不是非父母不可的事情,我从来都是自己去做。他们对我也很放心。以至于刚上大学,父亲直接问我,“你的生活费是一次性给你,还是按月给你?”

我直接让他们一次性给我,也没多要,就四千块钱,父母很放心,丝毫不担心我胡乱挥霍。我也以为四千很多,可是后来才发现,四千太少了,每学期省吃俭用,但是到最后一个半月,我仍然是白馒头或者白米饭配榨菜将就,却没有开口让父母多给点儿钱。因为我理解他们的不易,知道他们有多苦,也明白挣钱有多不容易。

这是090后、80后的孩子都有的特点,不止是我一个,从小就见证了父母的艰辛,能理解他们的不易,懂得感恩。


1996年,王志文拍的《过把瘾》火爆,挣了不少钱,带着母亲去酒店吃饭,他知道母亲爱吃大闸蟹,就把烫金菜单给母亲,让她点大闸蟹吃,母亲却摆着手说,“太贵了,不划算。”

王志文说,“这大闸蟹一个才20块,不贵的。”

母亲眼睛一亮,看着服务员。服务员也配合的很好,王志文早就给他通过气儿,“是的阿姨,这大闸蟹很便宜,也很肥美,要不您尝尝?”

”好吧,那就尝尝”,母亲看价格确实便宜,答应了下来,一口气要了八个。等到大闸蟹上桌,她却不怎么吃,只是一边剥一边吃点蟹腿,把蟹肉全放到王志文的碗里,一边嘴里还念叨着,“我不爱吃这个,你赶紧吃,一个20块,贵着呢?”

王志文低着头,红了眼眶,只能默默的吃。其实他知道母亲喜欢吃大闸蟹,以前家里穷,吃不起,就连普通的菜也买不起。

那个时候,父亲因为车祸去世,家里的天塌了。母亲在纺织厂上班,每个月只有不30块的工资,养育着三个孩子,还要供养王志文上学。母亲每天凌晨四点就得去上班,路上骑自行车就得一个多小时。晚上下班也不直接回家,而是去菜市场,等着见别人不要的菜叶子。看到卖的大闸蟹,母亲都能两眼放光的看半晌,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王志文理解母亲的不易,所以他做什么都特别刻苦,才能事业有成。后来有钱了,吃个大闸蟹,知道母亲不愿意让花钱。200一只被他说成了20一只。看着母亲吃完后还在掰着手指头算饭钱,“八只大闸蟹,再加上那么多菜,才不到400块钱,确实不贵。”

王志文不敢吭声,这顿饭其实花了3600多。他在城市里买了大房子,想请母亲搬过去,母亲却总说呆在农习惯了。

王志文只能劝她,“城市里的楼有电梯,方便上下,这样买菜也方便,这样就不用我经常放下工作来给您买菜了呀。”

母亲一听这话,立马中招了,她二话不说就搬了过去,这是母亲不愿意给儿子添麻烦的爱, 也是母亲言传身教下,王志文对母亲的了解和孝心。

王志文说,母亲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婚姻。可是他虽然有几段感情,却都没能走到最后。直到2008年,王志文才和圈外人士陈坚红结婚。


王志文的想法很简单,他就想找一个能和他一起孝顺母亲的妻子。陈坚红很符合这个要求,每次只要空闲下来,他们就会回家陪着母亲。买的衣服是一千多的,母亲嫌贵。陈志文说,“这是坚红她们公司里给的福利,免费的。”

陈坚红赶紧在一旁配合,母亲看着儿媳妇,两人笑了笑,一切尽在不言中。母亲欣慰的收下衣服。

后来, 母亲去世,王志文一个坚强的汉子头一次趴在母亲床前号啕大哭,像是一个找不到路的孩子。他把母亲的遗照放大,挂在客厅一整扇墙面上。每天离开的时候,都要和母亲打招呼。


王志文没有从此消沉,他对工作反而更上进了。就是母亲刚去世的那段时间,他也同样敬业,去片场的时候,经常在怀里揣着一个母亲的相框。中途休息时,他就拿出相框,对着母亲的笑容自言自语,“今天天凉了,我加衣服了,吃的茄子,您别担心……”

那段时间,很多同事看到王志文对着相框自言自语,对工作也是格外认真。也是那段时间,王志文的事业达到巅峰。

这就是一个母亲优良的教育带来的结果,能让孩子懂得感恩,有孝心,有上进心,坚强。远比读书千万字强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0

标签:育儿   孝心   餐厅   母亲   王志文   父母   大闸蟹   孩子   生活费   块钱   时间   零花钱   艰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