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之声2025-09-18 17:05:55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9月22日至25日在浙江杭州举办。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长期扎根保护区,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科学与实践交织的“中国经验”。“中科院之声”推出系列微纪录片,讲述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背后的故事。今天播出《绿色“奇迹”的先行者》。
鼎湖山被誉为
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
1956年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以下简称华南植物园)
在这里竖起
新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的丰碑
近70年来
这片土地见证了我国生态保护
从自发经验迈向系统科学的历程
鼎湖山
虽然面积仅1155公顷
鼎湖山却孕育着1900多种
野生高等植物
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在98%
华南植物园建立
天空塔地井一体化观测网络
实时追踪森林的每一次“呼吸”
精准监测立体碳汇变化
鼎湖山通量观测塔
在鼎湖山
生命演化出了令人惊叹的奇迹
科研人员曾在鼎湖山的瀑布下
发现全球首个
自花滑动传粉的高等植物
——黄花大苞姜
中华穿山甲、白鹇等珍稀保护动物
也纷纷在这里安家
黄花大苞姜
中华穿山甲
离鼎湖山不远的
车八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延续着科技守护生态安全的精神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
推动智能监测范式建设
为自然保护装上“数字之眼”
借助智能化、标准化手段
能够实时掌握物种动态
对物种进行AI识别
科研人员由此完成了
对保护区全域
10个重要生物类群的
物种普查和持续监测
为粤港澳大湾区
织就生态安全屏障
科研人员在部署红外相机
从鼎湖山的开拓精神
到车八岭的创新基因
中国科学院
正以科技之刃
雕琢绿色发展之路
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建设
提供宝贵的“中国样本”
责任编辑:王颖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