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况】
近日,知名餐饮品牌西贝的预制菜风波频频登上热搜,“西贝回应被吐槽是预制菜”“西贝将起诉罗永浩”“西贝公开罗永浩菜品制作过程”等多个话题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
9月10日,交个朋友直播间首席品牌监督官罗永浩在其个人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言论,吐槽西贝餐饮贵且使用预制菜,引发全网关注与讨论。9月12日,西贝发布公开信,开放后厨。9月12日—13日,大量媒体、顾客探访西贝后厨,西贝上演“自己锤自己”的惨剧,被发现大量超长待机半成品,包括两年保质期的西蓝花、18个月保质期的烤鱼……另有隔夜菜、转基因油,疑似漏勺疏通下水道等事件,引发了大规模信任危机。
9月15日中午,西贝餐饮发布道歉信,称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多款菜品调整为门店现做。9月15日,在西贝发布道歉信后,罗永浩发布长文,称决定放弃追究西贝。
该事件引发大量媒体报道和网友热议,截至9月20日,该话题网络上的信息量超百万条,短视频平台和客户端成为热度最高的媒体渠道,媒体报道和网友评论主要围绕“西贝、罗永浩、贾国龙、预制菜、道歉”等关键词展开。
【媒体视角】
视角一:大量媒体报道了西贝与罗永浩之间由“预制菜”引发的指责与回应,指出争议本质是“信息不对称”而非“预制菜本身”,呼吁行业建立更清晰的分类标准。
视角二:有媒体通过实验室检测数据澄清误解,证实西贝部分菜品(如烤羊排)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低于现宰活羊,反驳“预制菜不新鲜”的质疑。
视角三:在媒体报道了西贝事件后,多家餐饮品牌开始尝试菜单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甚至开放后厨直播。巴奴火锅创始人杜中兵表示:“透明化不是妥协,而是对品质的自信。”
【网民观点】
@奇迹哥伦比亚:价格这么贵,竟然做不到现炒现卖,对不起这个价钱。
@siddils:经常带着孩子去吃,以为相对健康,没想到也有这么严重的食品卫生问题,以后再也不去了,卡都还没用完。
@杨智翔:餐饮行业可以用预制菜,但是人均150元的餐厅,不能。
@孟:希望西贝此次的事件能给整个行业敲响警钟,促进餐饮业转型升级。
@给你方便面一拳:贾国龙之所以觉得自己委屈,是因为他觉得行业内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了。
【事件延伸】
2025年9月,西贝因“预制菜”争议深陷舆论漩涡,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餐饮行业标准与消费者认知的割裂,更使西贝的公关策略成为了行业反面教材。创始人贾国龙的强硬回应、仓促自证与情绪化表态,将本可化解的困境,演变为品牌信任危机。
面对罗永浩的质疑,贾国龙未选择理性沟通,而是盲目自证,甚至推出“罗永浩套餐”进行嘲讽。这种将企业创始人置于舆论火线的策略,彻底激化了矛盾。
为自证清白,西贝仓促开放全国门店后厨,却因管理混乱成为舆论的“提款机”:媒体曝光其使用保质期24个月的冷冻西蓝花、转基因大豆油,甚至发现厨师长无证上岗、凉菜复热上架等食品安全隐患。这场本想“以透明换信任”的行动,反而坐实了消费者对“预制菜=不新鲜、不健康”的刻板印象。西贝的公关团队显然低估了舆论的放大效应——在社交媒体时代,任何瑕疵都有可能被无限解读,而仓促的“透明化”无异于主动递刀。
西贝的辩解依据的是六部门对预制菜的标准定义,但在消费者的认知中,“非现做即预制”已成为共识。当标准定义与公众感知存在鸿沟时,企业本应通过沟通弥合分歧,而非用技术性辩解激化矛盾。西贝的失败在于,它既未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未提供足够证据证明“贵得有理”,反而用“你不懂行业”的姿态进一步疏远了消费者。
这场风波给餐饮行业的警示是:在透明化时代,任何试图掩盖真相的公关策略都是自杀式行为。西贝若想重建信任,需先放下“行业龙头”的架子,用真诚整改替代情绪化回应,用实质性行动回应消费者对“现做现炒”的核心诉求。
(坤 源)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