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营收107亿,东鹏饮料要抢红牛“一哥”地位

“107.37亿元营收,23.75亿元净利润……”当东鹏饮料在2025年7月25日披露这份同比增长36.37%的半年报时,堪比一颗响雷震惊了饮料江湖。

图源:东鹏饮料2025年半年报截图

国泰君安随即预言:“2026年东鹏特饮收入将突破200亿,成为可口可乐、红牛、农夫山泉后的又一个超级单品”。

而反观功能饮料王者——中国红牛(华彬红牛),据数据显示,自商标纠纷爆发以来,华彬红牛的市场份额已从2012年的82.1%显著下滑至2023年的53%,销售额更是多年未能突破巅峰时期的记录。同时,受官司影响,华彬红牛产品被迫撤出京东、天猫等主流电商平台,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蚕食。

很明显,在这场纷争中,国内功能饮料市场的版图早已悄然重构,新的力量正在崛起——曾经的功能饮料王者红牛,身陷商标纠纷的泥潭中难以自拔,而东鹏正以八倍于对手的增速狂奔。


从模仿者到挑战者


2009年,第一瓶东鹏特饮下线时,无人能预见这个“红牛模仿者”的野心。彼时红牛以6元/250ml的高端定价垄断市场,而东鹏特饮凭借2元/250ml的极致性价比,精准切入长途司机、建筑工人等蓝领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东鹏特饮防尘盖和PET瓶设计的实用性,解决了罐装饮料不便保存的痛点,更成为足以与红牛一搏的差异化利益点。

“牛鹏之争”的转折点在2016年——彼时红牛陷入中泰商标拉锯战,渠道动荡、市场信心崩塌。东鹏特饮趁机猛攻,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15%飙升至2020年的32%;至2021年东鹏饮料登陆A股时,其市值首日暴涨44%,四年间股价从55元飙至291元,市值突破1500亿。

而从增速来看,东鹏饮料更是甩了红牛不止一个身位。当红牛在2024年以1.3%的增速勉强守住210亿销售额时,东鹏的营收已从2021年的69.78亿跃升至158.39亿,净利润增长178%。

据马上赢数据,2024年三季度,东鹏特饮在能量饮料中的市场份额占比为36.94%,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华彬旗下的中国红牛,市场份额为33.43%;天丝红牛则以16.5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而此前的2022年一季度,中国红牛以49.9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很明显,当前红牛与东鹏饮料的竞争局面正在“攻守易势”。

来自尼尔森IQ的数据也显示,2024年东鹏特饮的国内市场销售量占比达到47.9%,连续四年排第一,红牛的优势几乎要被蚕食殆尽。

“跟随者”东鹏特饮从红牛曾经的“平替”,正在进化为“超越者”,凭什么?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东鹏的野心远不止于“功能饮料替代者”。当市场质疑其过度依赖单一产品时(2024年东鹏特饮营收占比仍超80%),它悄然铺开“1+6”多品类战略:

“补水啦”电解质饮料成为最大亮点,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4.93亿元,追平2024年全年业绩,扛起真正的“第二增长曲线”大旗;

380ml小补水以西柚、柠檬口味切入通勤场景,精准填补电解质水在非运动场景的渗透缺口;果之茶系列以1L装5元的极致性价比横扫市场,上市次月日销峰值达3.5万箱;

最引人注目的是6月升级的无糖型东鹏特饮——添加经国际期刊验证可缓解脑疲劳的L-α-甘磷酸胆碱,以百香果芭乐风味进军职场白领和大学生蓝海。“这款产品瞄准的是传统含糖红牛未渗透的领域,”业内观察人士指出,“相当于为东鹏开辟了新战场。”

据财报显示,新品的爆发力已初现端倪:2025年上半年,“补水啦”营收14.93亿,追平2024年全年业绩;东鹏特饮营收占比降至77.91%,较去年同期下降9.32个百分点。多品类协同的雏形,正在打破“大单品依赖”的魔咒。


30万台冰柜与数字化编织的渠道霸权


支撑东鹏饮料产品矩阵落地的,是一张精密编织的渠道网络。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拥有3200余家经销商,覆盖超420万家有效活跃终端网点,累计触达消费者超2.5亿。其核心武器是“冰冻化战略”——全国投放30万台冰柜深入学校、工厂、高速服务区,2025年计划追加10万-20万台智能冰柜,通过摄像头动态监测动销数据。

“五码合一”系统将生产至消费全链路数据贯通,使单点效率提升超20%。这一体系的效能在地域拓展中尤为凸显:2025年上半年,广东大本营收入同比增长20.61%稳基本盘,而华北地区收入增速高达73.03%,成为增长新引擎。

渠道下沉的背后是供应链的深度布局。目前公司规划的13大生产基地中9个已投产,天津、中山、昆明、海南等新建基地加速推进。遍布全国大江南北的生产基地网络显著缩短配送半径,降低了物流成本,确保多品类产品及时供应,成为支撑东鹏饮料进一步扩张的坚实根基。

这种渠道掌控力甚至引发了“虹吸效应”。有业内人士表示,红牛因商标纠纷导致渠道动荡,部分经销商转投东鹏怀抱,进一步挤压了友商的市场空间。


“落寞”的红牛


反观红牛,处境越来越被动,十年商标拉锯战让品牌元气大伤,华彬和泰国天丝的争端诉讼早就超过60起,2025年依然没有停下的迹象,协议真假、司法鉴定、双方各执一词,消费者看得一头雾水。

红牛的市场份额从巅峰期的87%一路掉到2025年三季度的33.43%,渠道信心持续流失,终端商也开始观望,整个生态都变得不确定。

2024年,除了果倍爽早已与德国品牌方结束合作外,华彬还放弃了对Vita Coco的“操盘”,VOSS同年VOSS实现销售额3.48亿元,同比增长43.6%。但与中国红牛相比,华彬集团旗下这些品牌并没有太突出的表现。

尤其曾被华彬视为“接班人”的战马,2024年销售额仅5.2亿元,不足东鹏补水啦(15亿元)的三分之一。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长期诉讼让华彬对创新瞻前顾后,战马升级乏力,价格战不敢打。”

而泰国天丝集团则通过“三箭齐发”分食市场:原装进口红牛、国产红牛维生素牛磺酸饮料(原安奈吉)、百威代理的奥地利红牛,合计份额达16.55%。

天丝集团虽然在不断展示在华市场的信心与野心,据公开信息报道,其在四川内江的14.4亿罐产能基地已投产,广西基地正在建设中,五年累计在华投资43.6亿元。

但在不明就里的消费者看来,众多宣称自己为“正版”的红牛产品一起放在货架上,颇有些“自己打自己”的荒诞意味。

图源:红牛RedBull官微

很明显,当前红牛与东鹏饮料的竞争局面正在“攻守易势”。

据英敏特预测,2027年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将突破1061亿元,但当印着抵角公牛的红牛金罐与东鹏防尘盖瓶并肩而立,一场行业变革的隐喻正在浮出水面——前者固守辉煌旧梦,后者以实用创新攻城略地。

本文同步刊发公众号《新食品评介》,文中数据均来自企业公告及其它媒体公开报道,图片均来自网络、官微、社交、电商平台等,如无意中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0

标签:美食   饮料   地位   半年   渠道   市场   数据   中国   商标   冰柜   产品   上半年   品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