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税160%,美国对华商品再加重税,特朗普不想来华看阅兵了?

在中美关系出现变化之际,关于特朗普即将访华的传闻也可谓是甚嚣尘上,甚至有人认为,一向好大喜功,喜欢讲面子、讲排场的特朗普不排除会有来华观看九三大阅兵的可能。但是,令人觉得有些意外的是,就在中美两国的互动和交流有日益频繁的架势的情况下,美国却突然再度对华出手,又对中方挥舞起了所谓的“关税大棒”。

当地时间7月1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阳极级石墨加征93.5%的初步反倾销税,加上之前的税,实际要交的税高达160%。

这次美国为啥盯上“阳极级石墨”这东西?其实它是锂电池正极的核心材料,不管是电动车还是储能设备,离了它都玩不转。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生产国,全世界超过90%的石墨产品都来自中国;单说美国市场,59%的天然石墨、68%的人造石墨都得从中国买。

2023年,美国从中国买的阳极级石墨就值3.471亿美元,而且都是碳含量90%以上的关键材料。挑这种东西下手,明摆着是冲新能源产业链的“命门”来的。

美国商务部说这么干是因为“中国石墨有不公平补贴”,但这话靠谱吗?

看看美国活性阳极材料生产商协会2024年12月递的请愿书就知道,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保护美国本土产业,别被低价冲垮”。

可实际情况是,美国自己的石墨产业还没长大——特斯拉、松下这些企业都说过,美国本土既没有能满足车规标准的石墨产能,也没规模化生产的技术。

这就让人犯嘀咕:美国这到底是保护产业,还是另有打算?

那美国这会儿突然加这么高的税(160%),真实想法到底是啥?

从供应链重构来看,美国这几年一直在推《通胀削减法案》,想搞一条“不带中国玩”的新能源产业链。

石墨作为电池核心材料,自然成了争夺的焦点。

其实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就说过部分中国企业的补贴率超过700%,这次加反倾销税,就是进一步施压。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用高关税把中国石墨挤出美国市场,给本土企业争取时间发展。

但问题是,美国本土产能真能很快补上缺口吗?

咨询公司CRU算过,160%的关税会让每千瓦时电池成本涨7美元,这差不多相当于韩国电池厂商一两个季度的利润,直接就没了。

这种“打别人一拳,自己也疼半天”的做法,真的对美国企业好吗?

从政治博弈来看,特朗普政府本来就爱用“关税大棒”,这次加税又赶上中美互动频繁的时候,选这个时间点就很耐人寻味。

回头看,2018年特朗普对中国钢铝加税,2024年拜登政府对电动车、太阳能电池这些“新三样”加税,都被当成政治博弈的手段。

这次针对石墨,很可能也是为了大选——靠“对华强硬”的形象,拉铁锈地带选民的票,但要知道,最后大部分成本还是美国消费者扛。

穆迪算过,对华301关税里,92%的成本由美国民众承担,每个家庭一年要多花1300美元。这种“坑老百姓,给自己捞好处”的政策,能撑多久呢?

更重要的是,这可能还是在试探着遏制中国技术。

石墨不光是电池材料,在半导体、航空航天这些高端领域也常用,中国在石墨精炼技术上占了全球85%的产能,这让美国坐不住了。

这次加税,或许就是想压住中国的技术优势,用关税壁垒削弱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的话语权。

但问题是,石墨的替代材料比如硅基材料,至少到2030年才能大规模用,美国在这几年窗口期里,真能搞出技术突破吗?

特斯拉、松下这些企业明确反对,说这会让电池成本暴涨。

拿一辆电动车来说,电池成本可能涨1000多美元,车价自然就得往上提。

韩国电池厂商压力也大,他们本来计划在美国扩产,好拿税收优惠,现在可能要黄了。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的西拉资源公司、韩国的浦项未来M公司股价却大涨,这也说明市场在预期供应链会往区域化调整。

中国这边,外交部强调“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但没直接回应这次加税。

其实中国早有预料,2023年调整石墨出口管制,既保了国家安全,也给国际市场提供了稳定供应。

对于这次反倾销调查,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行政复审、打官司来维权,更关键的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墨生产国,有定价权和技术优势,美国要是硬要“脱钩”,最后可能还是害了自己。

从全球来看,美国这一招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比如之前东南亚光伏产业因为美国加税,成本涨了30%,本土产能不够的问题一下子就暴露了。

要是石墨供应链也这样,全球电动车和储能产业都会受影响。

国际能源署(IEA)说得很清楚,至少2030年前,石墨还是锂电池正极没法替代的材料。

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关税政策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回头看,美国的关税政策好像总在重复老路,从光伏、钢铁到现在的石墨,想靠关税让“制造业回流”,但结果往往不理想。

拿太阳能来说,美国对东南亚加了3403.96%的关税,可本土组件成本还是中国的2.5倍,市场需求也被压下去了。

石墨领域也差不多:美国本土建产能的成本是中东的3倍,而且供应链配套也跟不上。这种“成本高-需求低-没人愿意投资”的恶性循环,说不定会成美国新能源产业的“软肋”。

回到开头的问题:特朗普是不是因为“不想访华”才加税?从以前的情况看,关税更多是谈判的筹码,不是最终目的。

2018年中美贸易战,双方谈了多轮,最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2024年拜登政府对华加税,也没挡住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增长。

这次石墨关税虽然已经落地,但12月5日的终裁还有变数。

说到底,美国对中国阳极级石墨加160%的税,表面是“保护产业”,实际上更像是想重构供应链、搞政治博弈、遏制中国技术,但这么做的结果,估计还是消费者和企业来买单。

以前的经验说明,只顾自己的关税政策很难达到目的,合作共赢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新能源革命的关键时候,中美能不能找到平衡点,不光关系两国利益,还会影响全球能源转型。

参考信源:

冲击电动汽车,引发多国担忧,美将对中国石墨征重税让美企叫苦丨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美对中国阳极级石墨征收93.5%反倾销税丨澎湃新闻客户端

美对华石墨关税将飙至160%,特斯拉抱怨:美国本土石墨产业无法满足需求丨海峡网

美将对中国石墨征重税,美企叫苦丨环球时报

美对中国阳极级石墨征收93.5%反倾销税丨国际金融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2

标签:财经   重税   美国   商品   石墨   中国   关税   阳极   成本   新能源   本土   产业   电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