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颈僵硬、肌肉酸累、体内湿气重……对于这些现代人的“小毛病”,拔罐成了不少人的养生习惯,黑紫罐印则被视为调理、放松有效的“印记”。
但谁能想到,看似平常的养生操作,竟可能暗藏致命风险——近日,一名男子在家连续拔罐两天后,竟因操作不当导致截瘫!
在家连拔两天火罐
男子突然高位截瘫
据报道,武汉的陈先生长期受腰背疼痛困扰,他认为是体内湿气过重,便买了一套火罐在家自行操作。最近,他再次感觉不适,便让家人帮忙拔罐,连拔了2天,每次都超过1个小时。
然而,拔罐结束后,陈先生突然发现自己的双下肢不能动了。家人见状赶忙把他送往医院。经检查,他被确诊为脊髓损伤,肚脐以下感觉和运动几乎全部丧失。
更关键的是,医生发现,他的脊髓受损区域和拔罐瘀斑位置完全吻合。
拔罐一般多在背部操作,从拔罐操作的角度而言,选择肌肉丰厚平整的部位进行更容易。
不过,医生提醒,拔火罐的核心原理是通过负压使局部皮肤、皮下组织充血水肿。若在脊柱两侧拔罐且时间超过15分钟,过度负压会持续牵拉脊柱周围肌肉、筋膜,甚至间接挤压椎管空间,造成脊髓压迫损伤。
注意5个拔罐误区
别让养生变伤身!
❌ 误区一:拔罐能改善各种不舒服
北京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王燕丽介绍,很多老人将拔罐视为万能保健手段,但在中医理论中,拔罐的适用范围其实很明确。
拔罐主要针对外感风寒、风湿等外感性疾病,可通过负压引邪外出;也适用于经络不通导致的肢体酸痛,帮助疏通经络、放松肌肉。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患者正气充足,体质虚弱、气血亏虚者不仅难以见效,还可能越拔越虚。
❌ 误区二:身体哪里不舒服就拔哪里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石海卫提醒,并非所有部位都适合拔罐。拔罐时应注意避开皮肤破损、溃疡、水肿、过敏处,以及长有皮疹和肿瘤的部位;大血管分布处、心前区、乳头、骨骼凸凹不平处、毛发过多处也不适合拔罐。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时报微信、经视直播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