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泡沫突然破裂?大空头原型10亿美元做空英伟达,美国要赌输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香瓜

美股市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逃杀!

打开行情软件吓一跳,特斯拉跌超5%,英伟达也崩了!写字楼里刚坐下的上班族,对着屏幕上的美股K线叹气,前一秒还在念叨科技股的“稳稳的幸福”,转眼就迎来了大风暴。

AI概念股集体崩盘,英伟达、特斯拉等科技巨头血流成河,而这一切的导火索,竟然是电影《大空头》原型迈克尔·伯里悄悄押注10亿美元做空AI龙头股。

这位传奇投资者再次出手,仿佛2008年金融危机的剧本重演,但这次的目标是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泡沫。

一句话,就让近5000亿美元市值凭空蒸发。一笔赌注,则让整个华尔街都捏了一把汗。

近期,两件看似不相干的事,却像两根尖针,精准地刺向了人工智能(AI)产业。钱,到底从哪来,又能烧多久?

这根导火索,是OpenAI首席财务官萨拉·弗里尔在一次采访中无意间透露,希望未来能获得某种形式的政府“兜底”(backstop)支持。话音未落,美股市场应声跳水,恐慌情绪瞬间蔓延,仅英伟达一家,单日市值就蒸发了1730亿美元,整个科技板块哀鸿遍野。

另一头,那个曾因精准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而封神的“大空头”原型,迈克尔·伯里,已经悄悄布下了一张巨网。他旗下的Scion资产管理公司,将接近80%的仓位,约10亿美元,全部换成了看跌期权,矛头直指AI领域的两大明星:英伟达和Palantir。这已经不是警告,而是用真金白银下的战书。

AI产业到底有多烧钱?我们来看一组让人咋舌的数据。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放话,计划为未来的芯片和数据中心下一笔高达1.4万亿美元的订单。与此同时,微软、Meta、谷歌等科技巨头也计划到2026年,将AI相关的资本开支推高到超过3000亿美元。

这些钱,仿佛无穷无尽,但它们真的创造了等值的价值吗?市场中一个流传甚广的“资本闭环”说法,揭示了其中令人不安的逻辑。

简单说,就是OpenAI拿着微软的投资,去向甲骨文租用服务器,而甲骨文又用这笔钱去采购英伟达的芯片。资金在几家巨头之间兜了一圈,推高了各自的营收和估值,甚至还拉动了GDP数据,但实质性的利润,却没见着多少。

这就像一场左脚踩右脚上天的游戏。分析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科技巨头,其自由现金流也远远无法支撑如此恐怖的支出。唯一的出路,就是“唯有借贷”。这恰好解释了为什么OpenAI的高管会下意识地寻求政府“兜底”。当借贷规模大到自身无法承受时,寻求外部担保就成了必然。

资本的狂欢,将AI公司的估值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芯片霸主英伟达的市盈率一度超过100倍,股价高歌猛进。而被伯里盯上的另一家公司Palantir,其股价在一年内更是暴涨了150%。这种涨幅,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价值投资范畴,更像是一场关于信仰的投票。

然而,估值的神话背后,是盈利能力的巨大鸿沟。与天价估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OpenAI上一季度高达120亿美元的亏损。尽管其公布的年化收入预期已超200亿美元,但这与动辄万亿的投入相比,仍是杯水车薪。除了少数几款明星应用,绝大多数AI项目至今仍停留在“PPT”和演示阶段,商业化落地遥遥无期。

面对市场的疑虑,奥尔特曼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到2030年,OpenAI的年收入将达到“数千亿美元”。这无疑是在用一个遥远的、充满想象力的未来,来安抚当下投资者对巨额亏损的恐慌。但问题是,在漫长的“未来空窗期”里,投资者的耐心还剩下多少?

市场之所以对一句“兜底”反应如此剧烈,并非非理性恐慌,而是历史周期律的幽灵再次敲响了警钟。

更有甚者,他将目光投向了更久远的19世纪英国。那场轰轰烈烈的铁路泡沫,最终建成了6000英里的铁路网,彻底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版图。

技术革命是真实的,但悲惨的是,那些在泡沫顶峰冲进去的早期投资者,几乎血本无归。这就是残酷的“幸存者偏差”——我们只看到了最终成功的技术,却忽略了无数倒在黎明前的公司和投资者。

华尔街对此也分裂成了两大阵营。以高盛为代表的多头认为,现在还远谈不上泡沫。他们拿出数据说,科技七巨头的平均市盈率不过27倍,远低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水平,AI是堪比工业革命的转折点,算力不足的风险远大于算力过剩。

但空头们显然不这么看。除了伯里,就连特朗普之子巴伦也悄悄买入了1090万美元的看跌期权,这似乎暗示着,对AI泡沫的担忧正在从专业投资圈向更广泛的层面蔓延。而美国政府的AI顾问DavidSacks也出来表态,暗示政府不可能轻易出手救助某一家具体的公司。这盆冷水,浇得恰到好处。

AI所展现的资本悖论,注定了它的发展路径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方面,它需要天文数字般的投入去撬动一个革命性的未来。另一方面,这种投入模式本身又极度脆弱,随时可能因为一次黑天鹅事件或一次信心危机而崩塌。

技术革命或许是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参与者都能笑到最后。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当巨头们在牌桌上进行万亿豪赌时,最关键的是保持冷静,抵御那种害怕错过的FOMO情绪。警惕那些估值严重脱离基本面的公司,或许可以多关注产业链中那些默默赚钱的“隐形赢家”,比如电力供应商。

有时候,正如伯里所说,唯一的赢法,就是不参与。在每一轮“这次不一样”的狂热呐喊中,我们都应该用历史的镜子反复审视,想清楚这场资本狂欢的代价,最终会由谁来承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财经   英伟   空头   美国   原型   泡沫   美元   巨头   投资者   资本   未来   公司   特斯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