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还没坐上谈判桌,贝森特先对华发出威胁,稀土谈判失败就报复

中美新一轮经贸磋商还没正式开始,美国那边就已经先放狠话了。当地时间10月2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表示,如果中国不在稀土出口问题上让步,美国将准备一系列反制措施,从软件到高科技设备都可能被列入新的出口管制清单。



根据路透社的消息,这次美国准备的所谓“软体驱动产品出口控管”,范围包括笔记本电脑、飞机引擎、芯片制造设备等关键技术领域。简单说,就是要用“限制出口”的方式来打击中国企业,为他们的稀土政策“找平衡”。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说得很直接:这是美国针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应变计划”。他还强调,如果无法缓解或暂停中国的稀土措施,美国和盟友将采取联合行动。


美国现在的做法,其实就是典型的“先声夺人”。在谈判还没开始前,先放出几句强硬言论,目的是让谈判桌上的气氛对自己有利。贝森特显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逼中国在马来西亚的会谈上让步。


然而,中方这次的态度很明确。商务部发言人已经表示,中美经贸磋商将于10月24日至27日在马来西亚举行,双方将就重要议题进行对话,立场是“平等、尊重、互惠”,没有提到任何妥协的字眼。这意味着,中方不打算因为美方的“喊话”就改变既定政策。


贝森特在采访中还重复了那套老论调,说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是“对抗全世界”的行为,还说这种做法“不可行,也不可接受”。但事实是,稀土出口管制是中国在合理范围内维护资源安全的政策调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国,也长期承受着稀土出口价格低、环境负担重的问题。这些年,中国逐步收紧出口管理,主要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让高附加值产业留在国内发展,这完全是一个主权范围内的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方真想谈成事,就不该带着威胁的口气进场。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早就说得很清楚:中方的立场一以贯之,美方一边喊要谈,一边威胁、加税、出清单,这不是谈判的正确之道。中美关系不需要更多的对抗姿态,而需要相互尊重和理性沟通。


再看这次磋商的地点,也有一些意味。前四轮中美经贸磋商都在欧洲举行:瑞士、瑞典、英国、西班牙,而这次改在马来西亚。亚洲的地理位置让双方都更方便,也更“中立”一些。尤其是马来西亚与中美关系都不错,这种安排可以让谈判氛围稍微平和点。更关键的是,特朗普本人也会出现在马来西亚附近。这种巧合让外界普遍猜测,他可能会像当年在日本那样,临时现身会场制造戏剧效果。


而对中国而言,这次的马来西亚谈判,既是一个考验,也是一次检验双方诚意的机会。中国方面的策略是稳扎稳打,不先发脾气,也不轻易让步。外交部、商务部的表态一贯冷静,强调“平等磋商”“共同利益”,没有被美国的威胁节奏带走。毕竟,中美之间的经济体量和依存度太高,谁也不能真的切割。



至于这次谈判能不能有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方能不能真正放下政治姿态。如果一边说要“合作”,一边又喊着“反击”,那就注定谈不出什么结果。贝森特所谓的“稀土谈判失败就报复”,更像是一种心理战。实际上,美国现在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无论是稀土、锂电池,还是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都离不开中国供应链。所谓的“反击”,听起来像是一种威慑,但在实际执行上,美国手里并没有多少有效牌可打。


可以说,这场谈判还没开始,贝森特的威胁就已经让它蒙上了阴影。中方不会被吓倒,也不会急于求成。中国现在更有底气去应对各种外部压力。稀土只是其中一个切口,更大的博弈在于中美未来能否找到新的平衡点。马来西亚的谈判,也许不会一次性解决问题,但它至少能检验双方是否还愿意坐下来沟通。


总的来说,马来西亚的这场谈判,注定不会轻松,但它依旧重要。因为它将决定下一个阶段中美之间的互动基调,也可能决定特朗普是否能在韩国的APEC会议上与中方领导人正式会晤。世界都在看,美国是否真的想谈,还是只是想再演一次熟悉的戏码。



中美还没坐上谈判桌,贝森特就先放狠话,但中国不会因为这些声音改变方向。稀土政策不会为谁而改,也不会因外部压力而松。中国在这场博弈里,不是要对抗谁,而是要守好自己的资源、安全和发展空间。谈判桌上讲实力,也讲诚意。谁是真想解决问题,谁只想打舆论战,接下来的几天,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财经   谈判桌   中美   稀土   中国   美国   马来西亚   中方   美方   管制   商务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