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召回潮”引发了全网热议,中国制造再次陷入窘境,不少网友对中国制造发出了灵魂拷问——为何小小的充电宝都搞不定呢?
这件事情还要从罗马仕、安克等知名充电宝企业“召回潮”说起,具体的是,由于使用了不合规的电芯,导致部分型号的充电宝存在过热、燃烧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就开启了“召回计划”。
但这可不是简单的召回,这次事件发酵的非常快,就连中国民航局也紧急修改了充电宝登机的规则,除了被召回这些型号的充电宝不允许登机之外,凡是没有3C认证标识或者3C标识模糊的充电宝,也都禁止登机,就这一个要求,影响了数以万计的出行者,机场安检口放弃的充电宝数量骤增。
充电宝,在我的理解里,就是一个外带电池,可以随时给手机充电。但万万没想到,这么个小东西,竟然会变成行走的“口袋炸弹”,被吹得那么厉害的中国制造、中国智造,怎么会连充电宝都搞不定呢?这次的事件,也给中国制造蒙上了一层阴影。
究其根本,这次充电宝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和技术缺陷有关之外,更大的原因要归咎于供应链失控以及市场畸形“内卷”等多重原因。罗马仕和安克充电宝存在安全隐患,就是因为采购了同一家供应链企业的电芯。对于充电宝而言,电芯就是“心脏”,心脏出现了问题,安全隐患就很大了。
从官方的公告可以看到,这两家公司本来是采购的合规电芯,但由于供应链企业想要“谋取更多的利益”,在没有经过罗马仕和安克同意的情况下,就私自变更了电芯的关键原材料,这就导致了品质问题。
尽管将主要原因甩锅给了供应链企业,但你发现了吗?供应链企业可以擅自变更关键原材料,这暴露出一个什么问题?供应链管理风险巨大,品牌方监管不到位!当前消费电子行业普遍存在这个问题,不止充电宝,由于很多品牌都是采用的代工生产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OEM,简单来说就是外包、挂牌,这种代工方式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风险也随之增加,这次充电宝的暴雷就是如此。
再一个就是,消费电子行业的“内卷”太严重,充电宝行业也是如此。充电宝的技术门槛本就不高,厂商们又打起了“价格战”,以前一个充电宝要好几百,现在20000mAh充电宝几十块的一大堆,这种市场畸形“内卷”下,厂商都忙着压缩成本,安全如何保障?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20年,网售充电宝的抽检不合格率是19.8%,你以为这就很高了吗?2023年,不合格率达到了惊人的44.4%,几乎抽检的充电宝中,有一半不合格,太可怕了。
不可否认,近些年,我国消费电子行业发展迅猛,但如果是“偷工减料”、“价格内卷”等换来的野蛮生长,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合规、安全是基础。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召回潮”事件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除了民航局外,工业部也修改了计划,即将出台新国标,希望其他品牌和企业也能够重视。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