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摊上,玻璃瓶“叮当”的碰撞声,可能很快就要变味了!那个曾经让吴京在广告里豪气喊出“大汽水喝大窑”的国民品牌,一夜之间,背后的老板换成了美国人!
重庆市场监管局最近发布的一份文件,在饮料圈里扔下了一颗炸弹,美国赫赫有名的私募投资巨头KKR,成功拿下了远景国际85%的股权。
文|庞先生
看图文更过瘾!关注我,精彩不断!下方留言区已开放,等你来畅所欲言!#关注有惊喜
这个远景国际可不是什么无名小卒,它就是咱们熟悉的内蒙古大窑汽水在开曼群岛的“影子公司”,真正控制大窑的母公司,文件里写得清清楚楚,创始人王庆东的股份,从将近七成,一下子缩水到了只剩15%!
65岁的王老板,揣着至少20多个亿的真金白银,转身离开了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
消息一出,很多从小喝大窑长大的消费者都懵了,手里这瓶熟悉的蓝瓶子汽水,怎么突然就成了华尔街资本手里的生意了?
时间倒回1990年,内蒙古的街头,王庆东蹬着三轮车卖汽水的场景,估计连他自己都想不到,三十多年后,他的汽水品牌能值几十个亿,还能让美国资本大佬看上。
那时候,他接手的八一饮料厂,就是个不起眼的地方小厂,而可口可乐、百事这些国际巨头,早就把超市货架占得满满当当。
当时一线大品牌给超市的返点可能就10%,大窑直接给到餐馆20%,真金白银的让利,别的品牌喜欢让经销商压货,卖不出去自己扛着,大窑却允许“卖不完可以退换”,这大大减轻了餐馆的库存压力!
连瓶盖都设计成了“再来一瓶”,这招尤其高明,服务员攒够十个中奖瓶盖就能换两包烟,有了这个甜头,服务员当然会拼命向顾客推荐,“来瓶大窑吧,冰镇的,喝着更爽!”
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渠道深耕,大窑汽水的蓝色瓶身成功打入东北烧烤、西北面馆和南方排档的核心冰柜。
伴随2021年的品牌升级与吴京的硬汉形象代言,其年销售额飙升至32亿元,在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双重夹击下,强势崛起为中国本土汽水品牌的第三高峰!
“来找我谈收购、合资的很多,包括外资,我都拒绝了,大窑不会走这条路。”这话是王庆东在2019年拍着胸脯说的,当时听着掷地有声。
到了2023年,市场上又传出可口可乐要收购大窑的风声,大窑官方还出来辟谣,斩钉截铁地说“从未计划,也不可能被外资控股”。
可如今,开曼群岛那份公司注册文件上,“WANG, QINGDONG”名字后面那大幅缩水的股份比例,让曾经的豪言壮语显得格外尴尬,那么王庆东为啥食言了?
说到底,65岁的王庆东和他的大窑,撞上了草根创业的“天花板”,现在的饮料市场,早就不是当年光靠量大实惠就能通吃的局面了。
元气森林靠着“无糖”概念一年卖上百亿,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凭着“0卡”成了年轻人追捧的网红,连可乐自己都在推小瓶装讨好追求精致的新一代。
反观大窑呢?核心产品还是那个520ml的玻璃瓶,去年试着推出的“低糖版”,在便利店货架上几乎无人问津,卖得相当惨淡。
更现实的难题是,大窑想从区域龙头走向全国,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玻璃瓶汽水重,运输成本高,经济运输半径也就500公里左右,想在全国铺开,就得在各地建厂。
光是在陕西投建的基地就砸进去12.6亿,山东泰安的工厂又花了10亿,要想覆盖华南、西南这些重要市场,全国跑一圈建厂,没个一两百亿根本下不来!
KKR可不是来做慈善的,这家管理着天文数字般资产(约4.8万亿人民币)的“华尔街收购之王”,最拿手的就是“买下公司-改造升级-高价卖出”的资本游戏。
现在拿下了85%的股权,三把锋利的手术刀已经悬在了大窑的头顶!
那个标志性的520ml厚玻璃瓶,成本可比普通的塑料瓶高出30%不止,KKR为了追求利润和效率,很可能会力推330ml甚至更小的“便携塑料瓶装”。
瓶子变小了,成本可能没降多少,但给烧烤摊老板的进货价,可能就从四块涨到了四块五,老板要赚钱,售价就得从八块涨到九块甚至十块。
大窑能迅速占领餐馆,那20%的高额返点是关键,但资本追求的是“效率”和“规范化”,KKR大概率会效仿可乐、百事,推行“大经销商制度”。
以后东北某个小县城烧烤摊的老板想进几箱大窑?对不起,先打几十万预付款,还得自己开车跑到几百公里外的大仓库去提货,这生意怕是要难做了!
吴京那份代言合同据说快到期了,KKR续约的可能性很低,他们更可能砸钱请当下最火的流量明星,广告片里也不会再有烟火缭绕的烧烤摊、热闹的大排档,取而代之的会是“精致露营”、“潮流派对”这类小资场景。
瓶身上的中文标签可能被大幅缩减,印满英文,价格直接向那些高端气泡水看齐,以后你在餐馆点大窑,服务员可能面无表情地告诉你,“这款进口汽水,18一瓶,要吗?”
更让人捏把汗的是业内普遍猜测存在的对赌协议,据说KKR要求大窑在未来两年内实现高达18亿的净利润,算下来平均每天要净赚246万!
饮料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也就8%左右,这意味着大窑的年营收要达到恐怖的225亿,差不多等于两个东鹏特饮的规模!
想想KKR过去的手笔,收购蒙牛后大刀阔斧砍产品线,只留高端奶,入股青岛啤酒后让经销商压货压力倍增。
大窑如果步了后尘,结局可能比当年的健力宝还令人唏嘘,健力宝好歹挣扎过,而大窑,这次可是连控股权都彻底交出去了!
蓝鲸新闻
2025-06-26 20:37 年销30亿元的大窑汽水,为何屡陷“卖身”传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