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伏至,养生调理正当时!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特色保健疗法,通过利用“三伏天”炎热的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本期节目,就和大家说说三伏灸。
生在线讲解)
上线大医生:戴荣水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
主任医师、福建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
壹.
01
三伏灸,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年中最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利用特制的艾灸材料(常含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中药),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渗透和温热刺激,达到温通经络、驱散寒邪、扶助阳气、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02
三伏天有以下特点:
1. 自然界阳气最盛:此时人体毛孔大开,气血通畅,药物更易渗透吸收。
2. 人体阳气浮于表:体内“深藏”的寒、湿、痰等阴邪相对“外露”,此时驱邪事半功倍。
3. 冬病处于缓解期:冬季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呼吸系统、关节疼痛等,此时症状相对较轻,是调理体质、预防发作的黄金窗口期。
03
1. 呼吸系统问题:反复感冒、慢性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2. 消化系统问题: 虚寒性胃痛、慢性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3. 疼痛问题:颈肩腰腿痛、老寒腿、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 妇科问题:痛经、寒凝血瘀型、月经不调、产后身痛等。
5. 亚健康状态:体虚易感冒、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免疫力低下、易疲劳等。
6. 小儿保健:体虚易感、过敏性鼻炎、哮喘、消化不良等。
贰.
01
1、督脉灸:督脉灸通调五脏六腑,主要经督脉、膀胱经背部的主要腧穴,多经络多穴位组合应用施以艾灸的治疗法。
2、面碗脐灸:主要是在肚脐(即神阙穴)施行艾灸,能够有效激发经气的活动,进而发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重要作用。
3、火龙罐:集推拿、刮痧、艾灸于一体,结合揉、碾、推、按、点、摇、闪、震、烫、熨十种手法,利用艾草的纯阳之性,达到驱寒、除湿、化瘀的目的。
4、葫芦灸:以葫为器,以艾为药,再辅以中药粉的加持,可以温通经络、化湿散寒。
02
伏前 | 7月10日 | 7月19日 |
初伏 | 7月20日 | 7月29日 |
中伏 | 7月30日 | 8月08日 |
末伏 | 8月09日 | 8月18日 |
加强伏 | 8月19日 | 8月28日 |
叁.
第一、急性病发作期患者。如发烧、咳嗽、急性肠胃炎、腹痛腹泻时,正邪相搏,艾灸温热易加重症状,需先治疗急症。
第二、阴虚体质人群。常有口干、心烦、手足心热、盗汗等症状。艾灸温热会耗伤阴液,加重阴虚火旺不适。
第三、孕妇。腹部艾灸易引发宫缩,影响胎儿发育。孕早期甚至增加流产风险。
此外:皮肤有过敏、炎症或破损者,艾灸会加重反应或引发感染。糖尿病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危象患者,以及精神躁动无法配合者,也不建议进行三伏灸,以免引发意外。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