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后人竟在南京?第六代长孙20年行万里讲禁毒!

今天是林则徐诞辰240周年纪念日。遥想虎门销烟壮举,百年禁毒精神不息。值此之际,南京警方特别专访林则徐第六代长孙林鸿汉。铭记历史,警钟长鸣,共筑华夏无毒天地。

林鸿汉

林则徐第六代长孙

鼓楼区中央门街道观音里小区的一间居民楼里,林鸿汉正低头整理着一叠禁毒宣传资料,桌子上还放着他自费出版的《林则徐轶事》和一摞泛黄的《中国禁毒报》——这些,都是他二十年来投身禁毒事业的“老伙计”。作为林则徐第六代长孙,他又像往常一样,准备着下一场禁毒宣讲,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先祖的精神。



家风如灯

从先祖诗句里接过“不计荣辱”的薪火


林鸿汉与林则徐画像合影

林鸿汉对先祖的记忆,是从父亲膝头的故事开始的。“我父亲当年对子女教育最上心的,就是讲林则徐的事。”他放下手中的资料,眼神里泛起暖意,“我是家里老大,这些故事大多是讲给我听的——先祖一辈子做了两件好事,禁毒、治水,到最后被贬伊犁,还在为百姓谋利。”

父亲讲过的诸多故事里,有一件事让林鸿汉至今提起仍忍不住动容。“1840年10月,道光皇帝听信穆彰阿等投降派的谗言,把在广东抗英禁烟的先祖革职,次年六月又革去四品卿衔,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到了1844年,清廷又让年老多病的先祖去南疆八城勘田,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林鸿汉的声音放缓,一字一句地回忆着父亲的讲述,“可先祖却对家人说‘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胸怀到处开’,还一再告诫儿子,只要是对国对民有利的事,能不顾生命全力以赴,别考虑个人荣辱祸福。”

林鸿汉及师生在林则徐雕像前合影

就这样,林则徐在南疆八个城市勘田30多万亩,不仅大力推广坎儿井和林公车,还出资修了湟渠,被后人称作“林公渠”。“先祖一辈子做了两件好事,禁毒和治水,始终为国为民。”林鸿汉感慨道这份“为国为民”的家风,成了林鸿汉一生的底色。他做了40年教师,退休后又教了10年书,“教书育人是我这辈子第一件事,就想把学生教好,像先祖那样,做利国利民的事。”而父亲那句“别顾个人荣辱”,后来也成了他投身禁毒事业的精神底气——哪怕退休后推掉高薪培训班,哪怕四处奔波宣讲常常累得嗓子沙哑,他总说:“不累不累,忙得有意义就不觉得累,而且这是作为林则徐后人应该做的。”



禁毒路上

从社区“第一课”到万里宣讲的“行者”


林鸿汉给社区作禁毒宣讲

2001年从金陵石化职工子弟学校退休后,林鸿汉的禁毒之路始于一次偶然的社区闲聊。“那天和几位老友在小区里坐着聊天,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年轻人吸毒的话题,不知谁说了一句‘古有林则徐虎门销烟,今天你作为后人是不是也做点什么?’”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像一道光,让林鸿汉突然找到了退休后的方向,“我当时就想,对啊,我是林则徐的后人,这事我得做!”

林鸿汉获评“全省禁毒工作先进个人”

说干就干,林鸿汉开始从报纸、电视上收集毒品案例和禁毒知识,精心备课后,他的第一堂“禁毒课”在观音里小区开讲了。禁毒课的讲台上,林鸿汉的“老本行”博得了居民们的阵阵掌声。几次过后,中央门街道、居委会听说了,都争相邀请他去讲一讲。

林鸿汉在校园作禁毒宣讲

从此,他推掉了培训班的高薪课程,成了“全职”禁毒宣讲员。2005年国际禁毒日期间,南京市禁毒委首次举办公开焚烧毒品活动,林鸿汉受邀作为民间禁毒人士上台宣讲,“站在台上,看着那些被烧毁的毒品,我心里既激动又坚定,觉得自己做的事特别有意义。”也就是这一年,他被公安部评为“首届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他的宣讲足迹遍布大江南北:2006年做客央视讲毒品危害,2007年沿着林则徐的足迹去新疆乌鲁木齐、伊宁宣讲,2008年在长沙连做4场报告,从民警到大学生都听他讲;广东虎门的沙角炮台学校、福建林则徐中学,他更是年年必去,“广东那场最多,一万五千人,学生们举着‘远离毒品’的牌子,我看着就热泪盈眶。”

林鸿汉给孩子们介绍禁毒历史

为了让不同人都听得懂,林鸿汉花了不少心思:给小学生讲“尿壶阵和醉马兵”的故事,时间绝不超过30分钟;给大学生讲鸦片战争历史和毒品理论,能讲足一个小时;对戒毒学员,他不讲大道理,只聊怎么回归社会,“有个小提琴手学员,被朋友在可乐里加料上了瘾,我跟他聊乐器,告诉他‘你的手是拉琴的,不是拿毒品的’。”后来那学员成功戒毒,还成了名牌大学的小提琴老师,给林鸿汉发消息时,他高兴得半夜没睡着;“2010年,我在戒毒所认识了一个女大学生,她是被吸毒的男友带上道的,大好的前程差点毁了。”林鸿汉的语气里满是惋惜,“我跟她长谈了一次,之后还建立了一对一的交流,一直保持联系。到了2011年,她给我发短信说‘谢谢您那天和我长谈,现在我终于恢复到正常人了,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更难得的是,她还带动同寝室其他毒友一起成功戒毒。“你看,只要有人听,就有希望。”林鸿汉欣慰地说。


薪火相传

用“爱心学校”与书籍织就禁毒防线


林鸿汉给学生“粉丝”签名

在林鸿汉看来,禁毒不是“一阵风”,得长期做,还得让更多人参与进来。2006年暑假,他在社区办起“周末爱心学校”,初衷很简单:“看到下岗工人、农民工的孩子没人管,怕他们学坏,不如办个学校,既补课又讲禁毒。”

在这里,林鸿汉不仅根据孩子的年龄开设了语文、数学等补习班,还把学校变成了禁毒宣传的“小阵地”——每次上课前,都会先讲几分钟禁毒知识,有时还会搞禁毒知识抢答。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他时常自掏腰包买课外书、本子、水笔当奖品。

除了办学校,林鸿汉还自费出版了《林则徐轶事》,让更多人了解林则徐,了解禁毒历史。“市面上关于林则徐的书要么是文言文,要么是大部头的史学专著,年轻人和孩子看不懂,也没兴趣看。”林鸿汉说,早在二十年前,他就萌生了出书的念头,“在‘周末爱心学校’讲课的时候,孩子们对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故事特别感兴趣,还向我借书看,可我家里的书都不适合他们,就想着自己编一本通俗易懂的。”为了这本书,林鸿汉花了四年时间收集材料——父亲林百川生前写的文章、讲的故事,他都一一整理,还通过各种渠道补充信息;之后又用三年多时间删改、补充、整理、考证,书稿定稿后,他自费2万元,印了3000本。2010年3月,《林则徐轶事》终于出版,每篇文章只有数百字,短小精悍,特别适合小学生阅读。“每次去外地宣讲,我都会带一箱书,免费送给当地的学校,孩子们特别喜欢。”

林鸿汉与志愿者们一起宣传禁毒

在林鸿汉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人加入了禁毒志愿者队伍。十年前,他帮助南京医科大学成立了大学生禁毒志愿者总队,如今已有十几所大学参与其中;在中央门街道老年科技协会,他经常给50多位来自13个小区的会员宣讲禁毒,会员们也成了义务禁毒宣讲员——紫竹林、工人新村、湖南路等小区里,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林鸿汉为南京禁毒宣传贡献力量

如今,年过八旬的林鸿汉还在坚持宣讲。他常说现在禁毒形势变了,“科技发展了,毒品种类多,伪装性强,一百多种呢,防不胜防。”但他也欣慰南京的禁毒工作做得好,“有文艺活动,有科普宣传,形式多。”

谈到未来,他的眼神格外坚定:“先祖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份以家国为重、不畏艰难的信念,放在禁毒工作里同样适用——如今有领导重视、全民参与,再难的问题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今年恰逢先祖诞辰240周年,我更要把禁毒宣传坚持做下去,也盼着更多人能加入进来,和我一起把禁毒防线筑得更牢、更密。”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林鸿汉整理资料的手上,也落在桌上那幅林则徐长孙林洄淑创作的“孤笠双鞵图”上,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依旧温暖而坚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历史   长孙   南京   后人   先祖   毒品   虎门   学校   父亲   故事   鸦片战争   南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