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呛声中国稀土政策:“你无权过问我们怎么用!”然后呢?
这几年,德国口气越来越硬了。这次轮到了稀土。
最新一轮的中欧对话,议题之一就是稀土。
德国出招了,强硬回应中方提出的,必须提交工业设计图纸和供应链详情,否则不准采购稀土的要求。
德国态度明确:“稀土用在哪里,是我们自己的事,中国无权干涉!”

美国制定《芯片与科学法案》的时候,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全球半导体巨头,上交核心供应链信息和商业数据。
德国有抗议吗,欧盟有制裁吗。一言不发,集体沉默,乖乖配合。
没有敢拒绝美国的企业。
中国现在提出类似要求,为何德国就跳桌子了?因为这一次,掌握主动权的,是中国。

因为这个地球上,95%的稀土,是德国从中国买的!
稀土不是铁,不是铜,它是工业文明的维生素,是高端制造的血液。德国引以为傲的汽车工业、绿色能源、半导体精密加工,没有稀土,全都趴窝。
中国当然要出台出口限制政策,我们不是慈善家。对方每年申报多少吨用量,这不再是你说多少就给多少,而是我们说你用多少,你才有多少!
你说你要用稀土搞电动车,我当然要评估你的技术方案、使用数量和产业目的。我凭什么盲目信你,不怕你转手出口、不怕你用于军工、不怕你搞双循环套利?

银行放贷尚且要调查风控,国家战略资源出口,能不管你用途?
德国现在把“用途”当作国家机密,要咱们闭着眼睛出口战略物资,开玩笑也得分场合。眼下这局势,不可能。
可惜的是,西方的双标早已见怪不怪。
他们天天讲“公平秩序”,讲“贸易自由”,结果一碰自家利益,先上来一个“出口管制”,再补一波“政治施压”。
美国给稀土设限时,全世界都要配合。中国给稀土设限时,西方企业就开始“哀嚎”。

你可以牵我的手,我不能碰你一下。你能反对华为,我不能限制英特尔。这是什么逻辑。
当他们对我们设障,我们被迫应战;如今我们祭出对等措施,他们又开始大呼“破坏规则”。
规则向来并不适用于强者,而我们正在变强。
德企要的是市场、利润和订单,不是意识形态。

一边口头上说“我们不配合”,下半身却老老实实递交数据,接受审核。一旦进入中国稀土白名单,就能拿到“定向供应”。不白的?你就熬着慢慢等吧。
很可能最后的局面将是德国政府台上怒斥“中方过界”,德国企业台下悄悄递交图纸,争着抢着排队拿份额,谁抢到谁继续生产,谁嘴硬谁断料。
两面人,西方玩得比谁都熟。
这种“双轨制”博弈,恰恰说明一件事中国的稀土管制,是有效的!
真正有效的政策,才让他们慌、才让他们跳。更让德国心虚的,是中国的战略变化。

过去我们习惯用市场换技术,现在我们开始用资源卡脖子,对谁都一样。不论你是美国、德国,还是欧盟委员会,想拿我的稀土,就请遵守我的规则。
如果不想签保密承诺、不交图纸、不透明流向,很简单别买了。中国不怕卖少,中国怕你拿它干坏事。我们试过被掐脖子,现在学会如何“掐回去”。
稀土不是武器,但手握稀土,就有了“不对称战略”的底气。这正是中国最值得珍惜的博弈筹码。
就在大家盯住德中稀土谈判的时候,美国那边突发了点小“意外”。

尼米兹号航母,两天掉了两架战斗机!
重型装备不是娃娃,怎么说掉就掉。而事故后,美方一句联合声明都没发,连个记者会都不开。
原因特朗普一句话:可能是“劣质燃油”。
即便五名飞行员全数安全,美军也尴尬极了。美媒开始强行“丧事喜办”,试图在“全部生还”上化解“战力坠海”的荒诞。但你老了,就是老了。
尼米兹号的未来,估计很惨淡,可能不是英勇退役,而是黯然返港,走向拆解厂。

一边是新战争逻辑的输家,另一边是新博弈格局的掌控者。
这一次,中国并没有后退。稀土战不是首战,也不是终战。但它可能是一个信号,我们开始主导规则,我们开始设定条件。
现实总是骨感的。德国嘴上硬,身体却很诚实。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