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上游新闻记者在吹风会现场了解到,目前,全国体育器械生产企业超过6.3万家,体育器械产业产值从2015年的1.12万亿元提升至1.5万亿元以上,增长34%。体育器械正以更智能、更适配的方式融入多元化场景,产品也呈现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的新特征。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图片来源/国新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介绍,体育器械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体育器械供给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强化供需协同,统筹推进体育器械产业发展。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国体育器械生产企业超过6.3万家,体育器械产业产值从2015年的1.12万亿元提升至1.5万亿元以上,增长34%,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上市生产企业有8家,累计培育了体育器械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家。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也不断壮大。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河北张家口建设冰雪装备领域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了泉州现代体育产品、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产品供给日益丰富。目前,我国体育器械产品体系逐渐完备,形成冰雪器材装备及配件、其他体育专项运动器材及配件、健身器材、运动服装鞋帽、户外运动器材、运动康复训练器材、体育智能与可穿戴装备、体育场馆用设备等21类产品体系,基本满足了竞技体育、大众运动、运动康复等不同群体、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竞技体育方面,雪车、客运索道等产品亮相冬奥会,短道速滑服、滑雪板等产品驰骋亚冬会,举重器材、山地自行车、乒乓球系列产品、运动鞋服、柔道赛场设施等产品也成为夏奥会的“常客”。大众运动方面,先进适用、物美质优的运动器材不断涌现,小型健身中心、智能健身设备等走进社区,进入家庭。运动康复方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超低温冷疗舱、冲击波治疗仪等缓解运动疲劳,助力肌体康复。
三是技术进步步伐加快。从室内到户外,从专业运动到日常健身,体育器械正以更智能、更适配的方式融入多元化场景,产品也呈现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的新特征。虚拟自行车比赛、虚拟赛车、虚拟赛艇等依托虚拟现实设备模拟运动环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相隔千里之外的群体同台竞技。内置碳纤维板的跑鞋可以实现快速吸震,并将冲击力转化为动力,助力运动员可以在比赛中跑得又稳又快。可折叠智能跑步机、可自由拼接的哑铃架、小型化的动感单车,兼具便携与专业性能,满足人们居家日常锻炼需要。智能攀岩装备、智能调节阻力的划船机、智能健身镜等人工智能产品,可动态调整运动强度。新一代“AI健身助手”还能实时监测心率、步频等指标,为不同水平、不同年龄段的运动爱好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方案。
上游新闻记者 崔涛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