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最怕的是什么?
是穷吗?是苦吗?是老吗?
我想,都不是。
最怕的,是你很在乎的一个人,突然就从你的世界里消失了。
那个熟悉的声音,再也听不见了。
那个温暖的拥抱,再也感受不到了。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无常。
《诗经》里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最怕相守一生的约定,最终败给了时间。
失去最亲的人,这种撕心裂肺的痛,又该如何释怀呢?
105岁的日野原重明爷爷,在93岁那年,也送别了与他相伴一生的妻子静子。
失去老伴,他也曾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寂。
但渐渐地,他却在无尽的思念中,发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秘密。
他说,妻子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竟比她在世时,更清晰地活在了他的心里。
他用一生感悟告诉我们一个真相:
“真正的告别,不是把他忘记,而是把他‘种’进你的生命里,带着两个人的力量,活下去。”
有一种爱,真的可以跨越生死。
在《活好》这本书里,你能读懂许多关于“告别”的智慧。
第一点,有一种幸福,肉眼看不见,要用心去看。
亲人走了,是不是就剩下一片空白和无尽的悲伤?
日野原爷爷说,不是的。
他引用自己最爱的《小王子》里的一句话:
“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
当他把逝去的妻子放在心里,想象她的一举一动,这样一来他就仿佛随时能与她对话。
这种看不见,却能感知到的幸福,给了他巨大的力量。
他明白了,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只要你还记得,你爱的人,就会化作一束光,在你看不见的世界里,温柔地照亮你前行的路。
这种微妙的感觉,正如我已故的奶奶曾告诉我:
去世的亲人,都会化作天边的星星,一直陪伴着我们。
他们并没有死去,而是单纯走出了时间。
第二,每一次“别离”,都在教会我们“相遇”的意义。
我们都怕疼,尤其怕离别的疼。
甚至很多人会想:
“既然结局是分开,当初还不如不曾相遇。”
日野原爷爷却说,“离”与“合”本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因为害怕离别的苦,就不敢开始新的相遇,这多么可惜啊。
就算经历多么痛的生离死别,也不要低估生命的韧性以及未来的可期。
在妻子离世后,体弱多病的日野原爷爷,依旧是热气腾腾活到了105岁。
从93岁到105岁,他独自一人做了很多常人不敢相信的事情。
比如,100岁他到世界各地做巡回演讲,101岁克服恐高第一次坐上了直升机,103岁还像个孩子一样,第一次挑战骑马,104岁“爱美”的他还做了祛斑治疗……
不要因为失去至爱,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期待。
无论如何,请带着至爱的记忆、印记以及痕迹,好好活下去,活好每一天。
当然,面对亲人离世,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看透了。
《庄子》里讲,庄子的妻子去世,他不但不哭,反而敲着盆唱歌。
朋友骂他无情,他却说,妻子只是像春夏秋冬一样,回归了天地之间,我应该为她感到安息,而不是哭啼。
这不是冷酷,而是一种顶级的人生智慧:
告别不是为了让你沉溺于痛苦,而是逼着你回头去看,你们的相遇是何其珍贵。
珍惜眼前人。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
道理我都懂,可心里的痛,是真实存在的啊。
我又该怎么把这种悲痛变成力量呢?
起初,我也有一样的困惑。
直到我再次读到日野原爷爷58岁那年的“淀号劫机事件”。
在那被囚禁的四天三夜里,他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当他平安归来,与妻子紧紧相拥的那一刻,两人泪流满面,达成了一个共识:
他们要用这“赚来”的余生,不再只为自己活,要用来回报他人。
读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
他和妻子的爱,早已超越了日常的陪伴,升华成一个约定或者准确来说是要一起完成的使命。
所以,当妻子离去后,他并没有倒下。
因为那个约定还在,那份爱还在催促着他,去完成他们共同的愿望。
你看,这就是把伤痛与思念转化为力量的秘诀:
不要只是沉溺于过去的回忆,而是把对那个人的爱,变成一个个落在日常的具体的行动里。
例如,你可以替她去看看未曾看过的风景,替她去完成未竟的梦想,甚至替她好好地吃每一顿饭,认真地过每一天。
慢慢地,你会发现,你心中的爱人并没有离开。
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在了你的呼吸里,你的心跳里,你的每一个决定里。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对衰老、疾病、孤独、死亡感到恐惧,对失去至爱难以释怀,对未来感到迷茫,不妨去读一读日野原重明先生的这本《活好》。
这是日野原先生临终前的最后一部作品。
书中没有一句生硬的说教,字字珠玑、句句都是这位百岁老人用生命酿造的人生原浆。
希冀这本书有某一句话能触动到你,让你行动起来,勇敢活好每一天,那这本书就值得了。
愿你能从《活好》中汲取力量,活出属于自己的、滚烫的人生。
活好 再次爱上这个世界 活着总是值得的 日野原重明 ¥29.9 购买-END-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