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博物馆焕新启幕,200余件珍品首秀

“请您看看脚下——”8月21日上午,陕西铜川耀州窑博物馆第一展厅内,业务研究科副科长石琳娜轻声示意。透明玻璃地板下,一座宋代馒头窑的缩小复原模型静静沉睡,复原的考古发掘探方中,窑炉、灰坑等遗迹现象清晰可见,诉说着耀州窑窑火初燃时的故事。这是耀州窑博物馆焕新开放后的场景,也是耀州窑跨越1400年后的首次“全景式”亮相。

这座始建于1994年、曾为中国规模最大古陶瓷专题博物馆的殿堂,在历经一年多的闭馆改造后,以“凝土为器 流韵千载”为主题重装登场。近900件文物、200余件首秀珍品、八大沉浸式展区、苏州园林美学与北方青瓷的美学交织……每一处细节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一方水土、一方窑火,如何从贡品演变为百姓烟火,最终淬炼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体史诗。

1400年窑火首次“续写”

“这是耀州窑博物馆的第二次基本陈列改造,我们首次将耀州窑的历史完整延续到当下。”耀州窑博物馆副馆长仵录林的语气中带着自豪。自唐代烧造伊始,耀州窑经历了五代天青釉的开创、宋代刻、印花技艺的鼎盛、金代月白釉的创新、明清陈炉窑炉火不夜的繁华,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产业化复兴。这一次,展览不再止步于民国,而是将1949年后的陶瓷工业遗产、2006年国家级“非遗”认定、当代工匠的守正创新全部纳入,真正实现了1400年来从未中断的“窑火续写”。

耀州地处关中平原北部、黄土高原南缘,唐时属京畿之地,窑火自唐初燃起,经五代、宋走向鼎盛,因辖于耀州得名 “耀州窑”,其青瓷上贡皇室、远销海外。金、元时期,窑场扩展至立地坡、上店、陈炉;明、清窑火绵延不熄。

为何耀州窑能成就千年传奇?我们在第一展厅的耀州风土和陶瓷工艺展示区找到了答案:“较大规模窑场的形成,一般必备几个条件:丰沛的制瓷原料、充足的燃料、便利的交通,耀州窑不仅全部具备,更占天时地利——为长安京畿之地。”耀州窑窑场“青峰四回,渌水傍泻” 的地理环境与毗邻长安的交通优势,奠定了青瓷名窑的千年辉煌。唐代,它博采南北名窑之长;五代,它借鉴越窑秘色瓷,创烧“云破天青”般的青釉,成为后世汝窑与南宋官窑的源头;宋代,它凭借犀利洒脱的刻花与规整印花,跻身六大窑系。

20世纪30年代起,窑址因修路渐露真容,50年代后的数次考古发掘,逐步揭开其千年辉煌 —— 从原料加工到烧制成品,“合土为坯,转轮就制” 的精工巧技,凝结着工匠的智慧与创新,让这片厚土下的窑火故事得以重现。

八大展区全景呈现

新展览的八大展区如同一幅千年瓷卷铺陈开来,重新规划的展厅布局流畅通透,“耀州瓷话” “京畿窑场”“云破天青”“范金琢玉” “月白风清” “黄堡遗韵”“炉山不夜”“瓷艺永传”,八大文物展厅在两层空间里有序分布。

记者看到,设计师巧妙融合苏州园林的窗棂与北方的青瓷美学,屏风格栅间光影浮动,唐代繁华、宋代禅意随色彩流转。更有数字化场景点睛:宋代“四雅”的沉浸空间,陈炉“炉山不夜”的历史盛况投影中,炉火映红天际线。

在宋代耀州瓷器物中,一件北宋时期的青釉刻花花口尊引人注目。其釉色以橄榄青为主,刻花线条犀利洒脱,完美体现了“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工艺特点。“宋代耀州窑步入鼎盛时期,窑场规模宏大,此时的耀瓷不仅是皇室贡品,更通过贸易远销海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多有遗存,”石琳娜介绍道。

近900件展品,200余件首次亮相

“好东西太多,只能优中选优、精中选精。”仵录林笑道。近900件展品中, 200余件为首次展出。

馆中的唐代黑釉塔式盖罐是当之无愧的明星:高达51.5厘米,集捏塑、堆贴、镂空等多种装饰手法于一身,融合人物、动物、植物等各种装饰纹样,匠人对重心的把握、比例和线条的把控以及窑炉的温度和气氛的精准把控,令它跨越千年仍摄人心魄。“专家认为它代表了唐代制瓷水平的最高成就。”石琳娜说。

五代时期的天青釉瓷,其釉色如 “云破天青”,莹润似玉”,器型仿金银器之精巧,茶酒具、文房器雅致秀美;装饰以剔刻、划花、贴塑见长,浮雕感与线条美兼具。石琳娜特别介绍了这一时期的创新:“五代创烧的天青釉,工艺上借鉴了越窑技术,釉色呈天青、粉青等色,釉层温润含蓄,成为两宋及后世天青釉瓷的源头,影响汝窑、南宋官窑,堪称耀州窑青瓷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妈,这是三彩骆驼,你看漂亮不?”在一组璀璨夺目的唐代三彩瓷器前,从咸阳特意赶来的李先生正细心为七十多岁的老母亲讲解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母亲一直很喜欢陶瓷文化,听说耀州窑博物馆重新开放,就特意带她来感受千年瓷韵。”李先生扶着母亲,两人在精美的唐三彩前驻足良久。隔着玻璃,老人仔细端详着文物的每一个细节,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太好看了,没想到咱陕西还有这么好的瓷器。”老人感慨地说,“从古代的贡品到一些老百姓的日常用品,好多文物都是第一次见。”

南方雅韵碰撞北方厚土

“此次陈列由南方设计师主导,将苏州园林艺术中的窗棂、屏风、格栅等元素与北方陶瓷艺术特点相结合,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灵动感。”仵录林馆长解析道。展厅摒弃厚重的“博物馆叙事”,代之以园林式的移步换景:一处宋代格栅后透出青瓷侧影,如同文人书房一角:墙上挂着的古代名画,其画中器物就摆在眼前,历史在虚实间呼吸。

展厅色彩搭配同样融入了历史美学:唐代展厅以深沉色调突出厚重与繁华,宋代展厅以清新淡雅展现恬静美感,赋予不同历史时期独特的时代氛围感。

“2006年,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代铜川重视技艺保护与传承,工匠们在守正中创新,既延续千年制瓷精髓,又开发适应时代的新产品。”仵录林表示。从古窑遗址到现代工坊,耀州窑的瓷脉跨越千年,在传承与革新中续写着 “炉火不熄” 的传奇。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成艳妮

-- END --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历史   珍品   博物馆   宋代   青瓷   唐代   京畿   展厅   千年   釉色   官窑   贡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