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网红餐厅鼻祖”绿茶集团正式以“6831”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售价为每股7.19港元,但开盘后跌破发行价。截至16日收盘,其股价为6.29港元,跌幅达12.52%,总市值42.36亿港元。
此次破发与绿茶集团业绩情况不无关系。从其此前招股书数据来看,绿茶集团近年正紧锣密鼓扩张门店,不过其所有地区的同店销售额均出现减少,且整体人均消费由2023年的61.8元减少至2024年的56.2元,整体翻台率则由2023年的3.3次下降至2024年的3.0次。
四年五闯IPO,上市首秀遇冷
5月16日,绿茶集团以“6831”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售价为每股7.19港元,但开盘后跌破发行价。截至5月16日收盘,其股价约为6.29港元,跌幅达12.52%,总市值42.36亿港元。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这已是绿茶集团四年间第五次闯关港股IPO。早前,其分别于2021年3月和10月、2022年4月以及2024年6月,四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均折戟,后又于去年12月20日第五次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此番才终于如愿,由花旗、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公开资料介绍,绿茶集团成立于2008年,由王勤松、路长梅夫妇在杭州西湖创立,从绿茶青年旅舍逐步发展为中式餐饮品牌。上市前,二者共持股65.8%,上市后其共持股约54.29%。
而从新股配发情况来看,根据绿茶集团披露数据,此次全球发售项下的股份数目为1.68亿股,香港和国际发售股份数目均为8418.2万股。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次IPO中约30%的发售股份为现有股东减持的老股。此前招股书显示,绿茶主要私募股东PartnersGourmet将出售5050.92万股销售股份,占全球发售完成(假设超额配股权并无获行使)后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7.50%,预计套现约3.49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绿茶集团本次发行共引入了8名基石投资者,其合计认购发行股份的55.57%,认购金额约8733万美元,基石认购后持股13.57%。其中,紫燕食品(603057.SH)通过无锡紫鲜认购3500万美元,在此次认购前,紫燕食品曾出资7000万元对无锡紫鲜进行增资。
另外,正大食品认购709万美元、华宝股份通过华置认购624万美元、安吉国际地方国资以及银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沈国军分别认购1300万美元、烟台同翔食品通过无锡合翔认购500万美元、山东绿联食品通过无锡绿联认购500万美元、上海琴雨食品通过无锡琴雨认购300万美元。
同店销售额减少,翻台率下降但仍扩张
整体来看,此次上市破发背后,绿茶集团的业绩情况或许并未让资本市场满意。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4年,绿茶集团营业收入分别约23.75亿元、35.89亿元、38.38亿元,主要来自餐厅经营和外卖业务,其中餐厅经营始终占比八成以上;经调整净利润分别约为0.25亿元、3.03亿元、3.61亿元,利润率分别为1.1%、8.4%和9.4%,达到三年最高水平。
不过,相较于2023年,去年绿茶集团所有地区的同店销售额均出现减少。其在招股书中解释称,这是由于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者减少了外出用餐的支出及次数。同样出于此原因,绿茶集团整体人均消费由2023年的61.8元减少至2024年的56.2元,整体翻台率(餐桌重复使用率)则由2023年的3.3次下降至2024年的3.0次。
南都记者了解到,绿茶餐厅创始人王勤松曾对外表示,一天翻台率4次是保本,最高是7次,如若达不到下限的4次,就可能要考虑是不是产品定位和经营策略有问题,但绿茶集团近两年但翻台率均不足4次。作为对比,去年海底捞平均翻台率已由2023年的3.8次增长至4.1次,而从策略上来看,2021年底,海底捞曾定下目标称,不到4次及格线不会规模化扩张。
但反观绿茶集团,近年来,其一直在持续扩张线下门店。招股书显示,其餐厅总数从2022年的276家增至2024年的465家,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这一数目进一步增至493家,并计划于2025年、2026年及2027年分别开设150家、200家及213家新店,三年累计开店563家。
上市后,其也会将加速餐厅网络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据招股书数据,绿茶集团此次募资净额约为7.46亿港元,而餐厅网络相关占比则达63.3%。另外,建设中央食材加工设施占比26.3%,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及相关基础设施、运营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占比分别为5.4%和5.0%。
此前,得益于门店扩张,餐厅整体接待总人数由2023年的5790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6810万人。不过,扩张也让绿茶集团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别录得流动负债净额8825.8万元、3.01亿元和6494.2万元,其在招股书中直言,主要是因为动用经营所得现金的重大部分扩充餐厅网络,但这一状况将因新开业餐厅开始盈利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入及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有所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绿茶集团门店也曾屡次出现诸如后厨存在“口水菜”、食材污染、餐具不消毒、大肠埃希氏菌不符合标准、大青椒噻虫胺检测值高于标准值等合规性问题。去年7月,证监会也发布公示,要求绿茶餐厅说明是否存在食品安全违规被处罚情形及整改情况,同时要求其说明食品供应链具体模式和预制菜占比。
采写:实习生 朱可轩 南都记者 马宁宁
更新时间:2025-05-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