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掉头发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地铁上低头一看,头皮光反光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圈里吐槽脱发的段子都刷出花来,什么发际线比年龄走得还快,不洗头怕油,洗头怕掉。掉头发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感觉越来越多人的头发都“保不住”了?
医生也早就说过,脱发的原因没那么单一,不是光补铁补锌或者抹生姜水就能搞定的。影响头发生长的,是一整个系统的问题。最关

键的三件事,很多人都天天在做。白天压力大,晚上不睡觉,嘴里还喜欢油炸奶茶甜点不离手,再加上换发色、做造型当成日常,头皮可不就熬不住了。
现在不少人熬夜已经成了常态,不管是被动加班还是主动刷剧,一到夜里就不想睡。可一旦睡眠时间紊乱,头发生长的节律也跟着被打乱了。头发的生长周期分为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

正常情况下,大部分毛囊处于生长期,毛发才能健康浓密。但长期熬夜会影响褪黑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这两种激素对毛囊有保护作用。一旦分泌不足,毛囊提前进入休止期,头发就会“批量下岗”。这不是一根两根的掉,是成片掉。
有研究显示,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群,发生脱发的概率比睡眠规律的人高出两倍。而且熬夜不光伤头发,还伤肝脏、内分泌系统,这些器官一出问题,激素代谢就跟着乱,雄激素水平波动,皮脂分泌增加,头皮出油严重,堵塞毛囊,继而导致脱发更加明显。

有人熬到凌晨三点睡,结果第二天头发一把一把掉,觉得是洗发水不对,其实是身体已经在反抗了。
除了熬夜,饮食也是重灾区。油腻、甜食、辛辣吃得太多,对头皮的刺激比不少人想象的还要大。特别是高油高糖饮食,会影响胰岛素代谢,诱发胰岛素抵抗,进而让雄激素水平升高。
雄激素分泌增加时,毛囊中的5α-还原酶活性也会升高,它会把睾酮转化成双氢睾酮。这种激素会让毛囊逐渐萎缩,使毛发细软,生长周期缩短,最终变成难以再生的小绒毛。

不少脂溢性脱发患者的头皮油脂分泌旺盛,用手一摸一手油,还长痘痘,毛孔粗大。这种状态往往伴随着饮食结构失衡。
炸鸡、奶茶、奶酪披萨吃得太勤,再加上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膳食纤维缺乏,抗氧化物摄入不足,会让头皮微炎症状态持续存在。慢性炎症一旦侵蚀毛囊,毛囊功能下降,头发也跟着离家出走。

很多人还以为洗护用品用得多就能保头发,其实日常生活中最大的隐患还在烫染。现在不管男女,换发色、做卷发都变成很普遍的事了。
可频繁烫染会破坏头发的角质层,让头发失去弹性和保护屏障,变得干枯易断不说,染发剂中含有对苯二胺等化学成分,会通过头皮进入毛囊,造成毛囊炎症反应。
部分人长期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染发剂或漂粉,导致头皮角质层变薄,保护功能下降,外界刺激更容易伤害到毛囊组织。

有研究发现,一年烫染超过3次的人群,发生毛囊炎、接触性皮炎、脱发的风险明显升高。尤其是漂发之后再染发,那对毛囊简直是“暴击”,有些人三个月头发没长几根,头皮敏感疼痛,都是刺激惹的祸。
头发之所以容易掉,不是某天突然就出事的,是一点点熬出来的。从习惯开始慢慢崩坏,作息一乱、饮食一乱、头皮环境一乱,毛囊就没好日子过。尤其是遗传基础本来就不稳的,一碰到这些外界诱因,掉发速度比别人快一倍都不夸张。

想保住头发,就得让毛囊有一个相对稳定、不受打扰的生长环境。光靠生发水、按摩梳是远远不够的。
睡觉规律点,晚上十一点前上床,让身体有时间分泌足够的生长激素。饮食清淡一点,多吃点富含维生素B族、铁、锌的食物,这些是毛发生长的基本营养。控制好情绪也很重要,长期焦虑、紧张会刺激交感神经,血管收缩,毛囊供血不足,头发自然掉得快。

头发其实挺诚实的,它掉得快、油得多、长得慢,全是身体在提醒你,内在出了点问题。看着地上掉的发,不用第一时间怪洗发水和换季,多半是生活方式在“搞破坏”。
只要不再频繁熬夜、不再乱吃乱喝、不再拿头发当造型道具折腾,毛囊慢慢还能缓过来点儿。掉发不是不能防,但不能一边掉一边作。
参考文献:
[1]王思远. 烫染频率与非瘢痕性脱发发病风险关系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4,58(4):301-305.
[2]林文倩. 熬夜对头发生长周期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3,37(5):456-459.
[3]赵彬彬. 雄激素性脱发的饮食因素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4,53(3):208-212.
[4]陈曦. 染发剂中对苯二胺对毛囊健康的影响[J].中华职业医学杂志,2023,41(2):114-117.
[5]徐晓彤. 皮脂腺分泌与毛囊炎症关系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25,32(1):65-69.
更新时间:2025-11-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