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换季就失眠究竟是为什么?医生教 4 个科学方法,助你睡得安稳

42 岁的张老师是小学老师,每年 3 月和 10 月天气变化的时候,失眠准会找上门。她经常在床上翻来覆去数羊,熬到凌晨 1 点才能勉强睡着,睡着后还特别容易被吵醒。第二天站在讲台上,脑袋昏昏沉沉的。

她试过睡前喝热牛奶、戴蒸汽眼罩,可一点用都没有。直到去医院看了才知道,这不是自己太 “矫情”,而是身体没适应季节变化。

换季失眠≠慢性失眠!3 个判断标准别混淆,别自己吓自己

很多人一失眠就担心:“我是不是得了治不好的失眠症?以后都睡不好觉了?” 其实换季失眠只是暂时的,和慢性失眠有很大区别。记住下面这 3 个判断方法,就能轻松分辨清楚:

1、看持续时间:换季失眠 “短期可控”,慢性失眠 “长期反复”

换季失眠一般只会持续 1 - 2 周,等天气稳定下来,身体适应了新环境,不用特意治疗就能慢慢好起来。

但慢性失眠就不一样了,它会持续 1 个月以上,今天好不容易睡着了,明天又睡不着,甚至连续几周都睡不好,严重影响白天的工作和生活,

这种情况就不能只靠身体自己调整,必须去医院检查,看看是不是压力太大、甲状腺出问题,或者有焦虑症。

2、看诱发因素:换季失眠 “只跟季节走”,慢性失眠 “诱因复杂”

换季失眠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天气变化。比如春天白天热晚上冷,秋天天黑得越来越早,夏天结束后空调开得少了,这些环境变化都会影响睡眠。只要天气稳定了,失眠症状自然就会减轻。

慢性失眠的原因就复杂多了,和季节没什么关系。工作压力大、家里有烦心事、经常熬夜刷手机,甚至一些降压药、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都可能导致慢性失眠。比如经常加班,每天凌晨 1 点才睡,就算不加班了,还是改不掉晚睡的习惯,这就是典型的慢性失眠,和季节变化没关系。

3、看身体反应:换季失眠 “症状单一”,慢性失眠 “多症并发”

换季失眠的症状比较简单,主要就是睡不着或者容易醒。比如躺在床上 1 个小时还没睡着,或者半夜醒一两次,但醒了还能接着睡,最多第二天有点没精神、打哈欠,不会有其他不舒服。

慢性失眠就严重多了,除了睡不着、容易醒,还可能头疼、心慌、情绪低落,甚至吃不下饭、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比如有人失眠后,白天总是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还特别烦躁,这就是失眠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及时治疗,光等季节过去可解决不了。

为什么一换季就失眠?2个核心诱因,帮你找到 “失眠根源”

1、温度波动打乱 “体温节律”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想要顺利入睡,身体温度得先降下来。白天我们的体温大概在 37℃左右,到了晚上,体温会慢慢降到 36.5℃以下,这时大脑就会发出信号:“该睡觉啦!” 人就会觉得困。

但换季的时候,气温变化特别大。春天白天 22℃,晚上就降到 12℃;秋天白天 18℃,夜里只有 8℃。忽冷忽热的天气,会让身体温度变得混乱:白天升不上去,晚上降不下来,或者降得太快,大脑接收不到正确的睡觉信号,自然就睡不着了。

2、光照变化影响 “激素平衡”

我们身体里有两种和睡眠关系特别大的激素:褪黑素能帮助入睡,皮质醇让人保持清醒。正常情况下,白天阳光充足,皮质醇分泌增加,人就特别精神;晚上天黑了,褪黑素开始分泌,人就觉得困了,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

秋冬换季时,白天光照少,皮质醇分泌不足,人白天没精神总想睡觉,可到了晚上,皮质醇又会偷偷增加,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晚上睡不着。

换季失眠不用慌!4 个科学方法,帮你快速适应季节,睡个安稳觉

1、调整睡眠环境

春天卧室温度保持在 18 - 20℃,盖薄被子就行,觉得冷可以加条小毛毯,别直接换厚被子;秋天温度保持在 16 - 18℃,选中等厚度的被子,睡前 1 小时可以开会儿空调或暖气,等温度稳定了再关掉,防止半夜被冻醒。家里最好备个温度计,随时看看温度。

睡前 1 小时别开大灯,换成暖黄色的小夜灯,也别玩手机、看电脑,屏幕的蓝光会让人更清醒。

2、同步生物钟

固定起床时间,灵活调整入睡时间。不管晚上几点睡,早上都要按时起床,别因为前一晚没睡好就赖床,赖床会让生物钟更乱,晚上更难入睡。

睡觉时间可以根据季节适当调整,冬天 22:30 左右睡,春天可以晚到 23:00,夏天 23:30,秋天 22:45,每次调整不超过 15 分钟,让身体慢慢适应,别一下子改太多。

午休别 “贪睡”,下午 3 点后别再睡,白天特别容易犯困,比如春天下午 2 点就昏昏沉沉的。这时候可以小睡一会儿,但别超过 30 分钟。如果下午 3 点以后还觉得困,就别睡了,可以起来活动 5 分钟,喝杯温水,或者看看远处,避免影响晚上睡觉。

3、调整饮食,避开 “失眠诱因”,多吃 “助眠食物”

换季的时候,吃什么也会影响睡眠。有些东西别吃,有些东西可以多吃:

睡前 1 - 2 小时,可以少吃点“温和助眠”食物。如果睡前觉得饿,可以喝一小杯温牛奶,或者吃半根香蕉、一小把原味燕麦片。这些食物里含有色氨酸、镁元素,能让身体放松下来,还不会给肠胃造成负担。

睡前 3 小时,别碰这三类食物,别吃冰镇的东西,像冰西瓜、冰酸奶,太凉的食物会刺激肠胃和神经,容易半夜起来上厕所;别喝咖啡、浓茶、功能饮料,这些含咖啡因的饮品,要 6 - 8 小时才能完全消化,下午 4 点以后喝,晚上肯定睡不着。

4、睡前 1 小时 “减压”,帮大脑 “关掉活跃模式”

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用鼻子慢慢吸气 4 秒(心里默数 1 - 2 - 3 - 4),然后憋住气 7 秒(1 - 2 - 3 - 4 - 5 - 6 - 7),最后用嘴慢慢呼气 8 秒(1 - 2 - 3 - 4 - 5 - 6 - 7 - 8),重复 3 - 5 次。这个方法能让心跳慢下来,缓解焦虑,很多人试过都说做两次就困了。

写 “待办清单”:把 “烦心事” 从大脑里 “移走”。如果睡前总想着换季要做的事,比如 “明天要收薄衣服”“给加湿器加水”,就拿张纸写下来,放在床头,告诉自己:“这些事已经记下来了,明天再说。” 这样大脑就不会一直想着这些事,能安心睡觉了。

记住,别因为偶尔失眠就焦虑,也别不管不顾硬撑着,如果试了这些方法,失眠还是超过 2 周,或者白天出现头晕、心慌等不舒服的症状,一定要去医院看看,让医生帮忙找到更合适的解决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养生   安稳   医生   科学   方法   白天   晚上   身体   皮质醇   温度   季节   小时   大脑   食物   春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