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个双11的新看点:淘宝闪购背后的“大消费”逻辑

文丨零售氪星球 方圆

谁说今年双11没看点?

一份来自淘天数据显示:天猫双11期间,淘宝闪购有19958个餐饮品牌、863个非餐品牌的成交额相比双11前增长超100%。很多品牌在闪购的成交强劲增长,并进一步推动品牌在淘宝天猫整体的新客表现提升。

才上线半年,首秀双11,淘宝闪购这个新业务就直接冲上主舞台。

过去的双11是拼优惠、拼爆款的赛跑,消费者提前囤货、平台比流量。如今的淘宝,更像一个城市级生活入口,预演未来的消费场景。点夜宵、补纸巾、买电池、买机票,定酒店……都在同一个App完成。即时消费,正改变消费者下单逻辑,从“提前计划”到“即时决策”,“迫”使电商迭代到更高频的服务逻辑运营。

要真正看懂这届双11的“门道”,其实看的是“未来”。小额、碎片化的闪购订单,拉动淘宝整体活跃度,更唤醒了一批在淘宝点外卖、从未下电商单的沉睡用户。对品牌而言,这是低成本的流量,对平台而言,这是新的增长空间。

更值得玩味的是,它改变的不只是速度。闪购的出现,让淘宝电商生态加速从“购物平台”向“生活界面”进化。

吃喝玩乐购、会员打通,远场和近场融合,淘宝在重绘零售的边界,也在验证一个确定性的趋势:当消费者期待“一切都能立刻得到”,零售竞争的焦点,从“价格”转向对“生活方式的全面响应”。

淘宝“升级”大消费平台的底层逻辑

对淘宝来说,“闪购”的尽头,从不在“外卖”。

闪购的出现,让消费者与淘宝的关系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在淘宝上解决吃饭、买水、补货等日常需求。淘宝由购物平台逐渐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更广泛的视角,这是一次“近场零售”向“远场电商”的反哺。

眼下,电商的困境在于,宏观数据增长乏力,但问题并非消费需求不足,而是消费频次下降。基于这一判断,阿里重新定义增长方式——通过餐饮与高频生活需求切入,从“拼价格”转向“拼时间”,以更高频、更即时的服务场景留住消费者。

这届双 11, 成为淘宝迈向“大消费平台”的一个关键起点,平台开始从单一的线上货架,向覆盖“吃、喝、住、行、购、游”等多元生活服务的综合入口加速进化。

阿里过去二十年搭建的是商品的流通体系——远场电商解决了跨地域、跨品牌的商品流通效率问题,但未能满足即时需求。如今,淘宝闪购,让这些需求重新整合。

近场流量,可以带动远场订单,消费逻辑,也随之改写。

即时零售,更重要的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竞争焦点,不只是“速度”,还有“确定性”——商品的丰富度、配送的稳定度和服务的可靠度。

这种组织模式的核心在于,商家希望线上线下打通,用户希望减少平台切换。淘宝沿这条路径推进,使原本分散的生态形成更高效的整体闭环。

这种整合,正是“远场+近场”逻辑真正的底层支撑。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淘宝闪购的意义,不止于带回高频消费,更在于帮助品牌解决做近场生意的结构性矛盾。长期以来,品牌从“远场生意”向“近场生意”延伸的成本过高。

远场是电商的基本形态:集中仓、计划购买、低成本履约;近场是线下零售的基本形态:即时触发、就近履约、自然成交。过去,这两套体系是独立的,品牌的预算、库存、运营、供应链都是两套。要把这两套割裂的体系打通,链路长、成本高。

“而闪购的出现,正在合并这条分裂的通路。它努力打通基础设施,不只是让电商‘送得更快’,而是把远场的供给能力与近场的消费节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购买动作。”

品牌增长的新空间

验证设想和规划的最好方式,永远是生意。

到目前为止,这届双 11 ,已给出一些答案:闪购不仅带来了用户的更多粘性,也带来了品牌的增长。

率先入局的品牌,包括家居、酒水、3C 数码、运动服饰……原本在远场的生意,都在闪购场域获得新增长。

对家居业,这是一场节奏重写。过去,水星家纺往往靠节日促销拉动销量。如今,在闪购渠道,深睡 3.0 人体工学枕成为爆品,双 11 以来成交周环比增长 251%,整体环比增长达 9 倍。水星家纺的 50 家直营店接入闪购后,来自闪购的订单可占门店月订单 10%。

消费者不再等快递,而是像外卖一样买床品。从人群看,这些订单多来自城市新租房族和年轻家庭,他们未必特意去门店,却常在睡前打开淘宝,用闪购完成即时需求。家居品类,也可以拥有“快生意”的场景。

数码品类的变化更具象。华为将全国 247 个城市的 3000 家门店全部接入淘宝闪购,提供“5 公里、30 分钟达”服务。今年天猫双 11 第一周期,华为门店在闪购成交周环比增长 1910%,在淘宝天猫整体新增客户 19 万,同比增长 200%。不少消费者在购买手机、耳机、配件时选择闪购配送,甚至到店自提——线上优惠依旧,线下服务不变。

联想也在杭州、北京、上海等地试水此模式,首批 1000 家线下体验店接入淘宝闪购,覆盖 3 公里 30 分钟送达服务。品牌负责人介绍,电脑依旧是主力品类,自提或同城配送场景让门店获得了线上流量的补充。双 11 期间,这类新场景带来的订单增量远超预期。

酒水品牌的转型方向更生活化。过去,电商售酒以囤货为主,现在则以即饮为主。壹玖壹玖天猫官方旗舰店已关联 2000 多家门店,覆盖 300 个城市,自 10 月以来闪购订单环比 9 月上涨 20 倍,新客同比增长 90%。旗舰店进店人数、浏览频次同比去年双 11 增长 5 倍。

壹玖壹玖线上运营事业部总经理 陈承说:“闪购订单是为现在的生活下单。”即时需求,让门店库存周转加快,也激活了原本沉睡的线下流量。

运动服饰也在闪购场景中获得快速增长。今年双 11,超级安踏 67 家直营门店接入淘宝闪购,闪购成交月环比增长 144%,品牌新客同比增长 1091%,成为运动品类的增量代表。

这些品牌的增长曲线背后,是闪购带来的经营方式转变。

闪购让品牌的“货盘”从静态库存演变为动态分发:远场提供丰富选择,近场保证履约速度。淘宝闪购算法会自动分配订单至就近门店,用户只需点开 App 即可完成“分钟级消费”。

从平台维度看,闪购引来使用频次和消费习惯的变化。用户每月打开淘宝的次数显著提升,这种高频访问,会成为品牌增量的源头。对品牌,这样的流量稳定且低成本;对淘宝来说,这正是“大消费平台”的内循环。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增长并非补贴驱动的短期效应,而会带来一种结构性的长期变化。

远场与近场不再是各自独立的世界,而是一盘可协作的棋。联想、华为、迪卡侬、良品铺子、美的等公司,都在将线上电商与即时零售整合,同一供应链服务不同场景。闪购,成为撬动“一盘货”的突破口,交付侧的统一,也反向推动了货品、价格、会员体系的融合。

随着供应链和履约系统的持续成熟,即时零售,将不再是平台和品牌的临时战术,而渐变为基本能力。短期看,是增量;长期看,是确定性。

当交易与时间边界被彻底打通,淘宝的“大消费平台”才真正落地——它不仅同频了用户时间,也赋予了品牌新的增长空间。

大消费的未来

双11验证了闪购的确定性,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这股势头会走向何处?

从数据来看,趋势已然清晰。国信证券预测,到 2030 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有望突破 3 万亿元,渗透率将从当前的 6% 提升至 15.7%,年复合增长率约 25%。到 2027 年,仅阿里系就将贡献 1 万亿元 GMV。

当用户习惯“马上得到”,消费节奏随之变得更加碎片化,也更高频。购物与外卖的边界正在消失——消费者不再区分渠道,而是将淘宝、饿了么、美团统称为生活工具。凌晨下单退热贴,清晨补咖啡胶囊,午休买花送人,夜晚补猫粮……这些原本属于线下的小需求,正被即时零售重新纳入线上。

由此,零售的竞争,正从纵向的品类之争,转向横向的生态之争。

淘宝闪购的崛起节奏,印证着这个趋势:从 4 月底上线到 11 月成为电商增长引擎,这并非一次渠道升级,而是一场战略成型。阿里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不仅是抢外卖市场,而是通过闪购完善“大消费平台”体系——让远场与近场共振,推动电商焕新。

横向对比之下,竞争格局正在加速变化。

今年 8 月,淘宝闪购订单量首次超越美团,借助饿了么的履约网络和淘宝的流量入口拉开差距。闪购先用外卖占领用户心智,但更大的意义是生态协同被激活:流量、会员、供应链三条线同频。

外卖的战火只是表象,本质是生态的对抗。

即时零售真正的制高点,不在单一赛道的运营效率,而在于谁能率先把外卖、零售、会员、物流与数据整合成稳定的自循环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科技   淘宝   逻辑   品牌   外卖   平台   消费者   流量   订单   品类   用户   需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