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半导体战争”打响,日本断供半导体芯片,中国的反应很得当

这几年,科技领域闹得最凶的莫过于半导体这块儿了,尤其是中美日三方纠缠不清。说起中日之间的“半导体战争”,其实根子还在美国那边拉着日本下水。

2023年,日本跟着美国的步子,对中国出口半导体制造设备搞起了严格管制,直接断了部分高端芯片生产的关键环节。

结果中国也没闲着,很快就拿出了反制措施,限制镓和锗这些稀有金属的出口。这事儿从头到尾看下来,中国应对得挺稳当,没慌乱,反而推动了自家产业升级。

先说背景。半导体行业是全球经济命脉,芯片用在手机、电脑、汽车甚至军工上,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占上风。

美国从2018年起就开始针对中国半导体下手,先是限制华为等企业买美国芯片,后来扩展到设备和技术出口。

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出台新规,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售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还拉着盟友一起行动。荷兰的ASML、日本的东京电子和尼康这些巨头,都得跟着走。

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铁杆盟友,自然逃不掉。2023年3月31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出口管制修正案,针对23项半导体制造设备实施许可制。

这些设备包括清洗机、沉积机、光刻机等,基本覆盖了芯片生产的前中后道工序。简单说,日本企业想卖这些东西给中国,得先申请许可证,审核通过才行。

日本这么做,表面上是维护国家安全,其实就是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科技崛起。那些设备对中国芯片厂来说很重要,比如14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离不开它们。

日本是全球半导体设备大国,市场份额占到30%以上,这次管制直接影响了中国企业的采购渠道。5月23日,日本正式发布修正省令,7月23日开始实施。

从那以后,日本企业对华出口明显减少,很多订单卡在审核环节。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日本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额同比下降了20%左右。

这对中国的芯片产业是个打击,尤其是中芯国际、华为海思这些公司,本来就面临供应链压力,现在更得想办法绕道或自研。

中国没坐以待毙,反应来得快且有针对性。7月3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公告,从8月1日起,对镓相关物项和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镓有8项,包括金属镓、氮化镓、氧化镓等;锗有6项,如金属锗、区熔锗锭、磷锗锌。出口企业得提交申请,提供最终用户和用途证明,经过审核才能发货。

中国是全球镓锗最大生产国,镓产量占98%,锗占60%。这些金属是半导体基础材料,镓用于高频芯片、LED和太阳能电池,锗用于红外光学和光纤。

限制出口后,全球价格立刻上涨,欧洲市场镓价翻倍,锗也涨了30%以上。日本企业首当其冲,因为他们依赖中国原料。

日本的半导体材料公司像信越化学、三菱材料,本来从中国进口大量镓锗,现在得找替代来源,但短期内难搞定。

这步棋下得准,中国用资源优势回击技术封锁。美国的硅谷企业也受影响,比如英特尔、英伟达的供应链离不开这些材料。结果,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公司开始抱怨自家政策。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当时还嘴硬,说管制不针对特定国家,但谁都看得出针对谁。中国商务部发言人直言,日本此举违背市场原则,损害全球供应链稳定。

总体看,中国反制没搞全面禁运,而是许可制,留了余地,出口数据显示,2023年8月后,对友好国家的发货正常,对美国的审核更严。

事件没就这么结束,2024年继续升级。美国进一步收紧对华芯片管制,10月出台新规,限制更多AI芯片出口。日本也没闲着,4月又加了4项管制,包括量子计算相关设备。

岸田政府推动本土半导体复兴,拨款上万亿日元补贴Rapidus项目,目标是2纳米芯片。但日本企业日子不好过,对华出口下滑,东京电子股价跌了15%。

中国这边,12月3日,商务部宣布禁止镓、锗、锑等对美出口,理由是维护国家安全。锑用于军工和电池,这次禁运直接回应美国新规。全球供应链乱套,半导体公司库存告急,价格波动大。

进入2025年,这场“战争”还在发酵。2月,日本官员警告,中国出口管制威胁全球电子供应链稳定。镓锗短缺导致芯片生产成本上升,日本企业转向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找原料,但产量有限。

1月31日,中国商务部回应日本计划加21项管制,警告会破坏全球供应链。日本确实在考虑扩展管制,但内部有分歧,企业担心中国进一步反制。

4月,日本报告显示,中国控制镓等资源战略影响深远,呼吁 diversification。5月,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确认,中国稀有金属出口限制让欧美短缺担忧加剧。

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压力下加速成长。2023年销售额12276亿元,设计业增长6.1%。2024年市场规模扩大,功率电子和射频领域产值上扬。

华为推进麒麟芯片自研,中芯国际扩产28纳米以上制程。本土设备供应商如北方华创、上海微电子进步快,国产化率从30%升到40%。

政府投入大,十四五规划中半导体研发资金翻倍。2025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恢复增长,销售额上升。企业通过并购整合资源,像TCL中环收购硅片厂,华海诚科定增买华威电子。成

熟制程产能年增长6%,主流节点达1500万片/月。CMP抛光材料、光刻胶、电子气体国产率虽低,但并购频发,推动升级。

日本的损失显而易见。跟着美国走,丢了中国市场这个大客户。2024年,日本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额降到历史低点,企业利润下滑。

岸田政府补贴虽多,但短期难补窟窿。东京电子等公司游说政府放松管制,没啥效果。日本还想拉印度合作,转移遗留半导体、LCD和太阳能设备生产,减对中国依赖。

2025年8月,日本投资1.5亿美元在印度建厂,联合研发芯片。但这步走得晚,印度基础设施跟不上,短期难见效。

美国也没讨好。拜登任期结束前,芯片法案投了数百亿美元建厂,但台积电、三星在美国设厂成本高,进度慢。

2025年1月20日,拜登交权,新政府继承政策,但全球供应链分裂加剧。企业像英伟达,收入受影响,股价波动。中国通过许可制管理出口,稳定资源供应,没搞极端禁运,显示出大国担当。

整体看,这场“半导体战争”暴露了全球化的脆弱。一方管制,大家都疼。日本断供设备,本想帮美国卡中国脖子,结果自家企业受伤,中国反倒加速自立。

中国的反应稳准,没乱阵脚,反而用资源杠杆撬动谈判空间。到2025年8月,全球半导体产能增长6.6%,中国市场份额稳升。

企业并购活跃,国产材料率提升,并购案从2024年的7起,到2025年初已有大瑞科技、阳谷华泰等。先进封装材料如介电材料,低介电常数、CTE匹配要求高,中国公司在2.5D、3D封装上追赶快。

结语:

总的来说,日本断供芯片设备,开了中日半导体争端的头炮,但中国反击得体,用镓锗管制回应,逐步扩展到锑等。后续发展中,中国产业韧性强,国产化推进快。

日本和美国政策虽严,但自损大。全球供应链调整中,中国地位没降反升。这事儿告诉大家,科技战不是零和游戏,谁能稳住,谁就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3

标签:科技   半导体   日本   得当   中国   中日   芯片   战争   美国   三星   管制   企业   全球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