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横了,大爷山
作者:王建刚
在溢水河流域有三座山,分别被称为大爷山,二爷山,小爷山。二爷山,学名天池山,位于溢水、戚氏、关帝三镇交界处,山顶有一口不大的水池,终年积水不干,因而又叫“天池山”。小爷山即蚕姑山,因为与大爷山隔了条溢水河,山势低矮。为了蹭大爷山的热度,所以取名小爷山。于是,单单名字上,就可以知道大爷山在众山之中的地位之显赫了。
大爷山又名丰都山。它以独有的魅力,在汉中盆地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初一听这名字,就叫人心生敬畏,在以前,称得上“大爷”的人,应该是在一地方很有社会影响力的人。而这山,被称为大爷山,当真是担得起“大爷”这俩字,你看,它浑身透着一股毫不掩饰的豪横劲儿。就像一个酣睡的巨人,把庞大的身躯在溢水河边上舒展。山体是连绵起伏的曲线,不如别的山那般陡峭险峻,可这平缓之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与倔强,仿佛在说:“我虽不险峻,却能撑起一方天地,守卫一方平安!”那漫山遍野覆盖着野刺杂草小灌木,就像是随意披了件不太合身的迷彩服,却透着别样的潇洒,仿佛在说:“大爷就这样土气,不服试试!”
倘若登上山顶,举目东南望去,城固洋县尽收眼底,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山顶平坦开阔,中央有"天池"一方,传说池中之水喝了能治百病。"天池"南边是后人重修的庙宇,虽然不仅辉煌,倒也气宇盎然。山顶东面,建了一个观景台,站在这儿,向东北望去,上溢水村小盆地的全貌,还有上溢水村后面的村落、小山丘、都像是被缩小了的玩具模型,乖乖地躺在大爷山的脚下。那错落有致的房屋,绿意盎然的田野,蜿蜒如带的溢水河,都在大爷山的俯瞰之下。这时候,你就会明白大爷山的豪横底气从何而来,它虽不算高,却有着俯瞰众生的气势,好像在告诉世界:“这片天地,我大爷山说了算!”
大爷山的豪横一年四季都在。春天的时候,别的地方都还在小心翼翼地萌动,大爷山却像是被谁猛地叫醒,淡淡的青色中多了几点白色,红色和黄色,那么醒目,星星点点的,散布在沟沟梁梁上。那架势,仿佛在和春天比谁更热情。夏天,暴雨说来就来,大爷山可不怕,任由雨水冲刷,雨后,它还会变得更加清新透亮,仿佛是在炫耀自己的雄浑力量。到了冬天,大雪纷纷扬扬落下,远处的山都被雪温柔包裹,变得圆润可爱,大爷山却不一样,它身上的雪总是这儿一堆那儿一块,像是被它嫌弃似的,依旧露出黝黑的山体,彰显着自己不向寒冬低头的独特气质。
当然,要说大爷山最豪横的资本当然是有邋遢张爷修炼过的神仙洞的存在以及张爷的很多传说故事尤其是斩龙的传说故事了。
沿着观景台向东下山几米处就是神仙洞,这里山路崎岖,山势险峻,洞口是一个约6平方米的人造平台,根基扎在峭壁陡坡上凸起的岩石上垂直向上约莫3米高,平台向外凸出约2米左右,人站在上面向下望去不寒而栗。平台的边沿是用石条一层一层砌起来的,石缝间浇灌的是石灰粉,台沿边特意镶了半截石龙身露在外面,我们小时候经常爬到边上,俯下身子,伸长手臂去摸一摸那半截石龙。神仙洞门框是两根竖石条上面架个横石条组成。横石条上刻着“神仙洞”三个字,因年久失修横梁破裂,为防意外,现用水泥糊了一下。右边竖石条门框边是被刀磨下去一边的痕迹。传说故事便由此产生了:很久以前,在溢水河上游山中有一条恶龙修炼成精,想出山到东海去,但河水太浅,恶龙就做法让溢水河涨水,这样就能顺流而下,这叫“行龙”。但是恶龙不顾及河边村落里村民们的生死,只图施展法力,贪一时快活。于是,河边的长滩村,尹家泉村和上溢水村村民就会遭殃。远在四川的张半仙得知此事连夜驾起簸箕云赶回大爷山。磨刀霍霍,屠龙恶战开始了,那场面腥风血雨、鬼哭狼嚎、地动山摇,最后恶龙被张半仙一式“屠龙在天”斩为三截,龙头跌在山脚下(后建为龙泉寺,小时候经常在龙泉寺放牛,寺庙虽未见过,但有一个五十多平米的草坪,绿草如茵,草坪中央有一个石头砌成的长方形池子,池中心有个石头龙头,龙头里喷着一股泉水冬暖夏凉,且源源不断。可惜后来四0五建厂把这片草坪连池子统统填埋了。至于那股泉水,用一截钢管引流到了溢水河,现在仍可以看到。),龙尾落在尹家泉村旧址上(现在的405主厂区)。(据尹家泉村老人说,那里也有股泉水,是一截龙尾流出来的,因为是龙尾的水,所以那水提回家用却不能隔夜。现在也被填埋,建了四0五厂区),龙身便是这洞前半截了。
大爷山,豪横吧!愿你千秋万代!
作者简介:王建刚,陕西洋县溢水人,喜好登高,远足,沉思,低吟,读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