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6 日晚上 11 点半,泡泡玛特在抖音平台的直播间结束直播后,工作人员未及时关闭摄像头。
期间,两名工作人员以为直播已结束,在收拾东西时,女员工拿起一款 “新生日记系列” DIMOO 挂链盲盒称 “哎嘛,这东西卖 79 确实有点过分”,男同事接话 “没事,会有人买单的”。

这段几秒的录屏流出后,24 小时内登上微博热搜榜首,直接导致泡泡玛特港股次日下跌超 5%,引发外界对潮玩定价与商业模式的热议。
涉事的 DIMOO 挂链盲盒是泡泡玛特 2025 年 11 月推出的新品,属于 “新生日记系列”,含 6 个常规款、1 个隐藏款,常规款概率 1:6,隐藏款概率 1:72,单个售价 79 元,整盒 474 元。

从材质看,这款挂链主要由锌合金、树脂和聚酯纤维制成,尺寸仅 19cm 挂绳搭配 3×3.6cm 合金片,有媒体查询发现,其仿品成本可低至 4 元,而正品还频现掉漆问题。
更巧合的是,事故前两天,泡泡玛特 Skullpanda 餐桌系列盲盒因品牌 Logo 被印错为 “POP MAET”,已遭到消费者投诉,部分消费者还反映产品存在开胶、断腿等质量问题。
员工的吐槽恰好戳中了消费者的痛点,当 79 元的售价对应的是普通材质与频发的质量问题,所谓的 “IP 溢价” 显得格外脆弱。

这种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正是争议发酵的核心原因。
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本质是依托 “为情绪价值买单” 的新消费逻辑。
品牌通过限量发售、分批次供应等饥饿营销手段制造稀缺性,比如新品 LABUBU 3.0 在官方小程序预售期长达两个月,刻意营造供不应求的氛围。

这种策略确实拉动了市场增长。
泡泡玛特 2025 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DIMOO 作为旗下第五大艺术家 IP,上半年收入达 11.05 亿元,占比 8%。
公司第三季度整体收入同比增长 245% 至 250%,海外收入增速更是高达 365% 至 370%。
放眼全行业,Euromonitor 数据显示,2025 年全球潮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480 亿美元,年均增速 12%,中国社科院预测 2026 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达 1101 亿元。

但繁荣背后暗藏泡沫,二手市场上,LABUBU 搪胶玩偶溢价超 30 倍,迪士尼一款发售价 139 元的玩偶被炒至 9589 元,涨幅近 70 倍。
这些极端案例的本质,是把短期情绪消费错判为长期价值投资,而盲盒的 “变动比率强化” 机制,就像老虎机一样通过不确定性劫持消费者多巴胺,形成非理性复购。
面对争议,泡泡玛特回应称 “不会开除涉事员工”,但对定价问题避而不谈,这种态度进一步消耗了消费者信任。
其实早在 2023 年 6 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发布《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明确要求公示抽取概率、商品价值范围等关键信息。

且盲盒价格不应与相同非盲盒商品差距过大,还禁止向未满 8 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
泡泡玛特虽未触碰监管红线,却在践行 “价值匹配” 上严重缺位,值得注意的是,品牌一边面临定价质疑,一边在积极打假维权。
2025 年进博会期间,其国际集团副总裁陈晓芸透露,全球已拦截超 1000 万件 Labubu 及猫类系列假货,覆盖 61 个国家和地区,还拟与国际刑警组织合作构建全球打假网络。

打假本是保护品牌价值的正当举措,但当正品本身的价值支撑不足时,这番操作更像是对 “溢价合理性” 的反向佐证。
法律界人士提醒,潮玩二手交易潜藏商品真伪难辨、未成年人消费争议等多重风险,随着监管趋严与消费者意识觉醒,单纯靠信息差和情绪操控维持溢价的时代,正在逐渐走向终结。
泡泡玛特的直播事故,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潮玩行业 “皇帝的新衣”,所谓的高溢价,本质是消费者与品牌基于情感建立的脆弱契约。
当品牌把精力放在制造稀缺性而非提升产品价值上,当 “会有人买单” 成为内部共识,这份契约迟早会破裂。

对行业而言,千亿市场规模不该只靠情绪消费支撑,品牌需要在 IP 培育、产品质量与合理定价间找到平衡,比如通过提升设计工艺让实物价值配得上售价,或通过透明化规则降低信息不对称。
对消费者来说,也需分清 “喜欢” 与 “成瘾” 的边界,警惕把社交需求异化为非理性消费,唯有如此,潮玩行业才能跳出 “割韭菜” 的恶性循环,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