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杂记-我去了惠远古城,没能进伊犁将军府

昨天去伊犁出差,正好有空,专程去了趟30多公里外的霍城县的惠远古城。在我印象中,这里有两个值得去看的地方:一个是伊犁将军府,一个是惠远古城中心的鼓楼。

不巧,这两个都没能进去,只进了一个惠远古城陈列馆。

没能进伊犁将军府,站在门口略有点遗憾,但也并不失望。因为我知道这个伊犁将军府,并不是当年统辖整个西域的伊犁将军府。

让我们回到1764年,这一年,历经100多年的PK,到从康熙开始,知道乾隆时代,清朝终于平定了准噶尔部,在伊犁设立了伊犁将军府,建造了惠远、宁远等九个城郭,统辖天山南北,这是自唐代以来,包含汉语的政令文书,第一次有效地在天山南北通行。

但是过了100年,到了1862年,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变以及浩罕汗国的阿古伯入侵的大清朝,已经千疮百孔,整个天山南北区域几乎变成孤悬在外的一块“飞地”。很快,以当地居民为主的一股势力受到西北之乱的启发,也发动了事变(抱歉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在他们的围攻之下,伊犁九城先后沦陷。

至于伊犁将军府所在的九城之首惠远城,在坚守了几个月之后也失守了。

那一刻,站在伊犁河对岸的从昭苏赶来救援的额鲁特蒙古选择了回撤,索伦部力战突围进入俄国控制区,赛里木湖北边的察哈尔部大概无法突破果子沟的天险,而伊犁河对岸的锡伯营早已被围困多日,只能在城头无奈地看着惠远城中的熊熊烈火--那可能是两任伊犁将军和众多满汉家眷伤兵举家自尽时点的火。

这一年,伊犁九城的陷落,在当时的清朝,不过是一系列失败中的一个链条,虽然前两年湘军勉强攻破了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但就在上一年,清政府最后一支骑兵部队--僧格林沁的骑兵在华北被捻军全歼。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派不出任何一支队伍能够救援数千公里之外的伊犁。

这场失败,如果深究起来,也会发现清朝在100年前精心设计的军屯守边,也就是调拨满洲八旗、索伦、锡伯、察哈尔戍边屯垦,自立围城,但是没有在当地广泛推广中华文化的策略,最终沦为了屯垦军战斗力低下且与当地人矛盾突出的孤军的结局。事实证明,没有常备军是不行的! 屯垦兵与当在地的社会治理分隔开也是不行的。

到了1881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并通过谈判从俄国人手中收复伊犁之后,在原惠远城以北七公里的地方,建了现在的新惠远城和伊犁将军府,当然,这已经不是林则徐曾经来过的伊犁将军府了。3年后,到了1884年,新疆建省,首府定在乌鲁木齐,刘锦棠担任首任新疆巡抚,而伊犁将军只负责伊犁塔城一带的边务,职权已经大大缩减,30年后,辛亥革命,伊犁也爆发了革命起义,伊犁将军府也结就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所以,这个缩水版的伊犁将军府,不进就不进了吧!

2025年10月27日 写于伊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旅游   伊犁   杂记   远古   将军   察哈尔   天山   太平天国   清朝   新疆   捻军   锡伯   伊犁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