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山姆会员商店接连陷入舆论漩涡,从“枣泥核桃蛋糕吃出牙齿”的食品安全事件,追溯到此前上架好丽友、溜溜梅、卫龙等大众品牌引发的会员集体不满,让我们来看看曾经被中产家庭视为“品质生活灯塔”的会员制超市是怎么运作的。
一、山姆的定位之困:中产“严选”承诺的动摇
山姆会员商店自1983年创立以来,始终以“会员第一”为核心价值观,通过三大核心优势——高品质、低价与会员服务,构建起独特的商业模式。其市场定位明确聚焦中产家庭,以“精选优质商品”为核心,提供大包装、家庭装商品,强调“在相同价格点上追求品质卓越”。这种定位成功塑造了“闭眼入”的消费信任,会员支付260元、680元年费的核心诉求,正是获取普通商超无法替代的差异化商品和严格品控。
然而,近期山姆的选品策略明显偏离了这一初心。7月下架太阳饼、米布丁等高口碑商品后,上架的低糖好丽友派、溜溜梅、卫龙魔芋爽等大众品牌,直接动摇了会员的信心和信任。部分品牌如“盼盼”被改为“PANPAN”上架,试图营造“高端进口”假象,这种“伪定制化”操作被批为“用流水线平庸背叛精选初心”。
二、争议事件情况:从食品安全到选品降级的现状
10月14日,上海网友在山姆购买的枣泥核桃蛋糕中吃出带金属螺纹的牙齿状异物,客服回应“加工过程卫生严格”却无法解释异物的来源,只能含糊其辞的说到已反馈给工厂核实。这一事件并非孤例——2024年山姆曾10天内被曝光五次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鲜肉月饼吃出牙齿、牛奶盒附着虫卵等。当“极致品控”的宣传与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形成反差,会员对山姆的信任基础开始动摇。
更深层的信任危机来自商品策略的调整。山姆近期引入的好丽友、卫龙等品牌,不仅与普通超市货架高度重合,其产品品质也引发质疑:低糖好丽友派虽宣传“减糖80%”,但配料含起酥油、安赛蜜等添加剂,被会员吐槽“实际甜度过高”;卫龙魔芋爽则因“藏logo”操作被指刻意淡化品牌大众感。这种“便利店化”选品,直接违背了会员支付年费购买“稀缺性”愿望。
三、矛盾根源:供应链压低成本和追求短期利润
行业分析指出,山姆为应对扩张压力(计划年新增8-10家门店),可能通过压榨供应商降低成本。例如鸡蛋认证标准从国际机构改为国内机构,蓝莓、肥牛等商品品质下滑。这种“为降本牺牲品质”的策略,与其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超越顾客期望”的理念并不相符。
2025年沃尔玛中国管理层换血后,新团队被指更侧重短期利润。下架低毛利高口碑商品,取消洗车等会员权益,卓越卡回馈金规则缩水。这种转向导致投诉量激增11倍,下一步续卡率可能面临考验。
会员制的核心护城河是以信任换取忠诚,当山姆的选品与普通超市趋同毫无差异的话,其年费就显得毫无价值。山姆若无法平衡扩张与品质的关系,其“中产生活方式”的标签恐将褪色。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