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扬州各大幼儿园迎来一批特殊身影——Z世代父母正帮孩子整理书包、送娃入园。作为与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共同成长的“数字原住民”,1995—2000年出生的这批人已全面步入婚育阶段,他们的孩子正成为新学期幼儿园的新生力量。
新学期,新气象。这批Z世代家长更以独具时代特色的取名艺术,为校园注入新的文化气息。Z世代家长给孩子取的名字有何独特之处?呈现出哪些鲜明特点?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铭晟、亦湉、闻令、翊柠、雪翎、谦禾、灵樾……”9月1日上午9点,在扬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党支部书记汪静手持点名册,轻声念出小托班孩子们这些充满韵律与美感的名字。
汪静投身幼教工作已有32年,今年是她首次集中接触到Z世代家长群体。孩子们总爱甜甜地叫她“汪老师”,这声称呼里满是亲昵。她介绍道,新学年里,2022年8月31日之前出生的可进入幼儿园小班,2023年8月31日之前出生的可进入幼儿园托班。这意味着Z世代父母增添了一重温暖且重要的身份——正式升级为家长。从新生名单上不难发现,Z世代家长给孩子取的名字也是独具特色,与众不同。
追求诗意美和意境美,成为Z世代家长取名的共同追求。
汪老师表示,Z世代成为家长后,具备一项先天优势——整体文化程度较高。如今,本科学历在他们当中已十分普遍,最低文化程度也达到高中水平。
当下,中国文化正重拾自信,传统文化日益盛行。Z世代家长深受此氛围影响,对国学兴趣浓厚,格外追求名字中的诗意与意境。因此,他们在给孩子取名时,大多会从古风诗词中汲取灵感,许多新生名字都源自《诗经》《国风》《楚辞》等经典。这些名字既蕴含着美好的意象,又巧妙避开了常见的字词组合。
比如“一田”“雨桐”“子玉”等名字,它们为孩子的名字赋予了更多的画面感和文学性,宛如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避开爆款及生僻字,避免重名,喜欢独一无二。
据介绍,过去家长给孩子取名时,偏好使用“子涵”“梓萱”“欣怡”这类名字,常常一个班级里就会出现好几对重名的情况。不过如今,这种现象已几乎消失不见。
现在的家长很少会为孩子选取这类容易重名的名字,他们更钟情于将新颖的组合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融合的名字。此外,以往有不少家长秉持“取名越简单越好”的观念,所以两个字的名字较为常见。但时过境迁,如今两个字的孩子名字日益稀少。就目前学校百名幼儿新生的情况来看,两个字的名字仅有寥寥几个。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家长在取名时也很少使用生僻字,那些极为生僻、让人难以辨认的字眼,几乎在孩子的名字中绝迹。这一转变体现出,家长在追求名字独特性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名字的实用性和易读性。
去性别化正在成为取名新趋势。
汪老师指出,在今年入学的新生中,存在一个十分显著的趋势:仅从名字上,很难分辨出孩子的性别,中性化名字大量涌现。像“锦安”“千钧”这样的名字,老师初看都以为是男孩名,可实际上对应的却是女孩。这种中性化取名现象的兴起,恰恰折射出Z世代家长对性别认知持有更为开放、包容的态度。
翻看孩子们的花名册,记者留意到,新一批寓意美好的热词正成为Z世代父母取名时的“心头好”。比如,“璟”字寓意玉的光彩夺目;“彧”字常用来形容人富有文采;“珩”字则代表着美好与纯真……这些字频繁出现在孩子们的名字里。在一个班级中,就出现了禹璟、璟屹、璟臣等名字,足见家长们对这个“璟”字的认可度之高。这些热门字词不仅蕴含着美好的寓意,更折射出时代的特点以及家长们的审美倾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主流的取名方式。”汪老师介绍道。其中一种便是父姓 + 母姓的取名法,即采用父母的复姓再加上孩子的名字。更有极少数两个字的名字,直接由父姓和母姓组合而成,像张李、李周,简单又直接。还有些父母将自己对动漫文化的热爱融入孩子的名字中,比如“一川”,充分彰显出Z世代父母个性鲜明、不拘一格的特点。“不过,这些取名方式都不占主流。”汪老师补充说。
“尽管取名方式在不断变化,但名字里承载的美好与希望始终不变。”汪老师解释道,无论是Z世代的父母,还是之前年代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始终如一,这一点从孩子们的名字中便能体现出来。像锦安、安程、以安、翊柠、慕柠等名字,都寄托着父母希望孩子一生平安、健康成长的深切愿望。
“名字就像时代的切片,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为新一代孩子的名字奠定了基调。这些名字不仅是孩子身份的标识,更是父母对孩子的深深祝福与殷切期望。”汪老师感慨道。
通讯员 王强 记者 程宝军
编辑 聆雨
更新时间:2025-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