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8月18日电 (记者董志雯)8月的上海,烈日炙烤。美团小象超市的娄站长抱着两箱盐汽水冲进工会驿站,汗水顺着下巴滴在工会驿站的桌面上:“天太热了,给咱‘娘家人’也解解暑!”谁也没想到,这份朴实的谢意,竟在工会催化下掀起了一场温暖的“爱心接力”......
连续多日的高温,延吉新村街道总工会户外爱心接力站的冰柜始终满满当当。每天中午,总能看到“小象超市、饿了么”等骑手们在这里短暂歇脚,灌满水壶、取支冷饮。“以前跑单大热天的只能硬扛,现在有了‘加油站’。”骑手王师傅一句话,道出了大伙的心声。
8月10日上午,驿站的刘老师收到了娄站长两箱“爱心”盐汽水,这是骑手们用站点“夏日准点”奖金买的。“街道领导来我们站点给我们夏日送清凉,又天天喝惯了工会的冷饮,总得回个礼。”
“骑手的心意不能停在这儿!”按照杨浦区委“切实把事关民生福祉项目建设好,一线工作人员要关心好,确保早见形象、早出成效、早惠民生”的指示要求,街道总工会再添购10箱盐汽水,10箱矿泉水,转赠给正在“内江大板房”旧改工地挥汗如雨的一线建设者们。
下午,带着冰碴的汽水直抵工地。钢筋工老陈拧开瓶盖猛灌一口,眼圈倏地红了:“这味儿,跟我20年前刚来上海时喝的一模一样。”原来,他最初来沪打工时,工地发的第一份福利就是盐汽水。项目经理感慨:“旧改是民生工程,现在连‘民生温度’都送上门了。”
在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中,盐汽水悄悄完成了身份转换:骑手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城市服务的“毛细血管”,把凉意送到千家万户;工会是党群连心的“中转站”,把单向关怀变成双向奔赴;建设者是城市更新的“筑梦人”,把汗水浇进每一方混凝土。
旧改负责人表示:“我们抢工期,是让居民早一天回家,工会送清凉,是让我们多一分。”
这20箱冷饮的旅程,恰似延吉新村街道基层治理的缩影。骑手记得工会的冷饮,工会记得建设者的汗水;从20年前的“解暑标配”到如今的“爱心媒介”,变的是包装,不变的是守望相助的城市基因;外来建设者、新业态群体、在地居民,都在人民城市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夜幕降临,新楼一层层长高。骑手小李抹了把汗说:“上海这么热的天,为啥我们还愿意跑?因为这儿的人,暖啊!”
这场由一瓶盐汽水引发的“接力赛”,不仅传递了清凉,更传递了城市的温度与温情,展现了基层治理的智慧与力量。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