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个事儿,把不少喜欢穿旗袍的姐妹吓得够呛。江西南昌一位女士,翻出去年买的一件旗袍,越看越不对劲,最后竟然怀疑自己买到了寿衣!这事儿一出,评论区直接炸了锅,大家纷纷开始检查自己的衣柜,生怕也中招了。
这位女士的怀疑,也并非毫无缘由。她也是看了网上有人爆料,说一些商家拿寿衣当新中式服装卖,才起了疑心。她赶紧把自己的旗袍拿出来研究,这一研究,冷汗都下来了。第一个疑点,扣子。她这件旗袍,整整8个扣子。她赶紧上网一查,百度说活人穿的衣服通常是单扣,寿衣才用双扣。8个,妥帖的双数,这第一条就对上了。第二个疑点,款式。她觉得这件旗袍的面料特别不修身,松松垮垮的,跟别的旗袍不太一样。最让她心里发毛的是,胸口的扣子是那种开扣的设计。这几条特征,跟网上流传的寿衣特征一比对,简直严丝合缝。她越想越膈应,衣服是去年买的,商家早找不到了,她只能把自己的经历发出来,提醒大家买新中式衣服的时候千万要擦亮眼。
这事儿就像一颗投入湖里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很多人看完,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把自己衣柜里的旗袍、新中式外套全翻出来,对着镜子一顿数扣子。1个、3个、5个,松了一口气;2个、4个、6个,心里咯噔一下,瞬间感觉衣服都不香了。这...脚。旗袍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上海,它是在满族女性的传统服饰旗装”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立体剪裁的元素,逐渐演变而来的。在那个黄金时代,旗袍是摩登、优雅、性感的代名词。翻开那些老画报,看看阮玲玉、胡蝶等民国女神的旧照,她们身上的旗袍,盘扣往往是点睛之笔。为了整体的美观和平衡,斜襟上缀上五对、七对甚至更多的盘扣,是再常见不过的设计。那些精致的琵琶扣、一字扣、蝴蝶扣,成双成对地排列,非但没有不吉利,反而增添了一份含蓄的东方韵味和贵族式的端庄。如果按照双数扣等于寿衣”的逻辑,那民国时期几乎所有时髦的女性,都算是穿着寿衣在拍电影、参加社交活动了,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至于面料不修身,这更是对旗袍历史的无知。旗袍的演变,本身就经历了从宽松到紧身,再到宽松的循环。早期的旗装,本就是宽松的直筒型,后来为了凸显女性曲线,才变得越来越修身。而到了近代,设计师们又开始追求舒适和随性,宽松的A字摆、H型旗袍再次流行起来。这是一种风格的轮回,是审美的变迁,跟寿衣根本扯不上关系。再看看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旗袍元素,早就不是大家刻板印象里的那一种了。为了让旗袍更日常、更年轻化,设计师们可谓脑洞大开。改良旗袍”这个词,大家肯定不陌生。很多旗袍已经改成了套头衫的款式,侧面用隐形拉链代替了传统的盘扣,穿脱方便,完全保留了旗袍的韵味。开衩的高度也变得五花八门,有保守的小开衩,也有时髦的高开衩,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面料上更是天马行空,除了传统的真丝、香云纱,牛仔布、针织棉、甚至一些透气的网纱都被用来做旗袍,搭配小白鞋、玛丽珍鞋,走在街上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还有的旗袍,把传统的斜襟改成了圆领、V领,或者只在领口保留一对精致的盘扣作为装饰,其余部分用按扣固定。这些设计,无一不是为了打破束缚,让旗袍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如果用那套僵化的双数扣、不修身”标准去衡量,那这些走在时尚前沿的改良旗袍,恐怕都要被归为异类”了。一件衣服,承载的是时代的审美和个人的喜好,不该被一个荒诞的网络传言轻易定义。
买衣服,终究是买一份心情,一种表达。别让莫名的恐惧,夺走了我们欣赏美的眼睛。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