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研究证明长期少量喝酒等于慢性自杀” 上了头条热榜。
作为一个几乎不喝酒的人,看到这个标题真的很庆幸。很多人对喝酒有一个误解,觉得凡事在度,过度喝酒和滴酒不沾对身体都不好。但其实这是错的,喝酒不管喝多少,对身体都是有伤害的。没有适当喝酒对身体有好处。抽烟也一样,科学研究从来没告诉我们适当抽烟反倒比从不抽烟对身体有好处。
喝酒不管喝多少,对身体确实都是有伤害的,差别只在于伤得快还是伤得慢。酒精本身就是一种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的东西,它不像水、食物、维生素那样是营养素,身体只会把它当成有毒的物质来处理。喝下一口酒,最先受不了的是胃,会被刺激得发热、发酸、发胀。接着肝脏得加班,把酒精分解成更毒的乙醛再慢慢排掉,这个过程每次都会伤一点肝细胞,今天一口、明天两口,久了就可能从看不见的小损伤变成大损伤、功能变差,严重的会一步步走向更大的麻烦。酒精还会让血压往上蹭,让脑子反应慢、记性变差、睡眠变浅、第二天没精神,也会让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生病。很多人觉得喝得少应该没事,但身体是算总账的,只要喝,它就得承担,只是少喝伤得慢、多喝伤得快。

科学的结论已经非常明确,酒精对身体没有好处,只有不同程度的坏处,没有所谓绝对安全的量。对身体最友好的做法,就是能少就少,不喝最好。
我大学学的是金融,毕业以后身边很多同学都去了证券、银行、基金、保险这些金融机构。这个行业有个特别现实的情况,工作本身压力大不说,各种饭局、客户见面、合作洽谈几乎都离不开喝酒,很多时候不喝就没法谈生意。很多人原本身体挺好,但进了行业之后,工作压力大不说,酒局更是把人拖垮。很多同学刚开始还觉得年轻能扛,一次两次没问题,可是金融行业的酒不是偶尔喝,是一周好几顿,有时候甚至一天两场,客户一句意思意思就得满上,领导一句这杯你来就得硬着头皮喝。喝的酒也不是轻轻松松小酌微醺,而是大量喝、红酒白酒混着喝,喝到胃痛想吐都得撑着,第二天还得照样早起上班。

久而久之,很多人都出现了明显的身体问题,有的人检查出来胃黏膜严重受损,甚至有同学直接被查出胃炎、胃溃疡,这都是长期酒精刺激累积出来的,再严重点甚至不可逆,一旦伤了,想恢复成原来的健康状态几乎不可能。很多同学才三十出头,一体检身体却像四五十岁的人一样,真不是夸张。
很多人都说自己不想喝酒,只是生存所迫没办法。我给大家分享下我是怎么摆脱的。
我自己是那种从来不喝酒、不抽烟的人,大学期间也几乎没有这种场合,所以刚进银行的时候真的特别不适应。第一年年底的部门聚会,我第一次真正见识到所谓的酒桌文化,大家互相轮着敬酒,特别是一个个一杯杯敬行长。气氛看起来热闹,可在我眼里更像是一种压力和绑架。那时候我刚入职,也不好意思拒绝,虽然心里特别抵触,还是硬着头皮撑了两年。这种氛围让人特别无奈,你不喝就像不给面子,喝了又是自己遭罪,我每次酒局都是提前焦虑。后来真的是运气不错,有了跳出来的机会,我立刻抓住,彻底离开了银行系统。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逼着我喝酒,也没有人用敬酒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态度和价值。
我能摆脱酒局当然有运气的成分在,但是我想说,只要自己有价值,或者至少有独立的能力,就会有不被绑架的底气,不仅仅是喝酒。
更新时间:2025-11-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