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时,俄国放弃了外高加索三国、中亚五国,为何紧握外东北

文|沈言论

文章由沈言论头条原创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1991年12月26日,苏联的镰刀锤子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15个加盟共和国正式分家。

俄罗斯作为“老大”,不仅丢了5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放走了外高加索三国和中亚五国,可奇怪的是,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外东北,这片沙俄从清朝抢来的土地,俄罗斯却死死攥在手里,连松都没松。

为啥同样是苏联的“边疆”,有的被甩掉,有的被攥紧?其实这背后藏着苏联解体的底层逻辑,也藏着俄罗斯的“生存算盘”。

其实苏联从1922年成立那天起,就是个“拼出来的巨人”,它把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中亚等15个民族地区捆在一起,表面是联邦制,实际是俄罗斯“一家独大”,中央掌握经济命脉、军队和外交,加盟共和国只有有限的自治权。

这种“强扭的瓜”一开始就埋下隐患,列宁时期搞的“民族自治”,本意是拉拢边疆地区,但到了斯大林时代,中央集权越收越紧,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得由莫斯科任命,资源被低价调往俄罗斯,连语言都被强制俄化。

到了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苏联已经病入膏肓,经济停滞、民生凋敝,各加盟共和国的不满像干柴一样堆着,戈尔巴乔夫想靠“公开化”“重组”救苏联,结果火上浇油。

信仰不一,也导致他们各民族见做不到坦诚相见,经济自然也就搞不上去了,1990年,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率先宣布独立,接着外高加索三国、中亚五国纷纷跟进,连俄罗斯自己都有人喊“独立”。

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政变”,试图挽救苏联的军官们失败,叶利钦趁机夺权,成了俄罗斯的“当家人”。

12月8日,叶利钦和乌克兰、白俄罗斯的领导人在别洛韦日森林签了协议,宣布苏联解体。剩下的加盟共和国见势不妙,赶紧跟上,12月26日,苏联正式注销。

在外高加索和中亚的独立浪潮里,俄罗斯没强留,不是因为心软,是“留不住,也不想留”。

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本是沙俄19世纪吞并的“殖民地”,和俄罗斯文化根本不搭边,甚至语言也不一,苏联时期,这三个国家表面上是加盟共和国,实际是“被管着的二等公民”。

俄罗斯派官员管他们,资源被调去建设莫斯科,连军队都得听莫斯科指挥,1980年代末,戈尔巴乔夫一松绑,他们立刻“揭竿而起”,纷纷独立。

俄罗斯不是不想留,是留不住,这些国家和俄罗斯没文化认同,经济上又依赖补贴,独立后反而能“轻装上阵”。

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是沙俄1880年代吞并的,和俄罗斯的关系更复杂,这些国家和外高加索一样,对俄罗斯没感情,独立后反而能“自己过自己的”。

俄罗斯呢?1990年代经济崩溃,GDP跌了40%,哪有钱养这些“拖油瓶”?更关键的是,中亚离俄罗斯核心区太远,控制成本太高,俄罗斯的军队、行政资源都得优先保欧洲,中亚就算想管,也力不从心。

而外东北指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9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现在的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等,这片地是沙俄1858年通过《瑷珲条约》、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从清朝抢来的。

清朝时,这里住的是通古斯人,鄂伦春、鄂温克,和满族人,可沙俄一来,大规模移民俄罗斯人,把这里变成了“小俄罗斯”。

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沙俄在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杀了数千中国人,华人几乎绝迹,俄罗斯人成了主体。

再加上苏联时期,外东北的行政地位也和其他加盟共和国不一样,它直属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是“边疆区”或“州”,不是“加盟共和国”。

根据苏联宪法,只有加盟共和国有权通过公投独立,而外东北连“加盟共和国”的资格都没有。

1920年代,协约国干涉俄国革命时,苏俄搞了个“远东共和国”,当缓冲国,1922年协约国撤退后,远东共和国并入苏俄,后来进了苏联,但始终没升格成加盟共和国。

换句话说,外东北在苏联体系里,就是俄罗斯的“自留地”,其他加盟共和国能独立,它没资格。

外东北对俄罗斯的重要程度,说它是“命根子”都不为过,外东北有海参崴、纳霍德卡等天然良港,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基地,没了它,俄罗斯在太平洋的影响力直接归零,只能靠鄂霍次克海的堪察加半岛。

同时外东北也拥有丰富的森林,占俄罗斯森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矿产、渔业,支撑着俄罗斯远东的经济。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日子不好过,经济崩溃、寡头崛起、车臣闹独立,但外东北,俄罗斯死活没放。

因为当地人口结构稳,外东北现在主要住的是俄罗斯族,能占80%以上,他们讲俄语,文化跟莫斯科一致,没大量原住民闹独立,1993年俄罗斯宪也法明确规定,外东北的边疆区、州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不能单方面独立。

普京上台后,推行“远东开发”战略,吸引中国、日本投资,在外东北建公路、港口,外东北成了中俄合作的“桥头堡”,边贸额逐年上涨。

所以苏联解体时,俄罗斯放弃外高加索三国、中亚五国,是因为这些地方“留不住、不想留”,紧握外东北,是因为它“丢不起、必须留”。

这不是简单的“贪心”,而是俄罗斯基于历史、地缘、战略的综合考量,外高加索和中亚是苏联“拼凑”出来的边角,独立后俄罗斯能甩掉负担,外东北是俄罗斯“天生”的战略要地,丢了等于自断一臂。

俄罗斯的选择是对的,如今的外东北,成了它在亚太的“支点”,支撑着远东经济和中俄合作,而外高加索、中亚虽然独立,但俄罗斯通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欧亚经济联盟,还能保持影响力。

帝国解体总有取舍,俄罗斯选了保核心、赌未来,这种“务实”的生存智慧,或许正是它能从苏联解体的废墟中站起来,成为“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关键。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环时深度」位于欧亚大陆“十字路口”,南高加索有多重要? 环球网 2024-08-27

俄罗斯欲借力中国加快远东开发:在远东设超前发展区 观察者网 2015-04-06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历史   中亚   俄国   俄罗斯   苏联   沙俄   远东   独立   戈尔巴乔夫   边疆   莫斯科   高加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