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预制菜,为何米村拌饭能俘获打工人的胃?这背后藏着餐饮业的生存智慧。当不少餐厅对"预制"二字遮遮掩掩时,米村却把剪刀和微波炉摆在明处,用"不装"哲学开出1855家店。
明人不做暗事,米村拌饭的透明化堪称行业清流。后厨装上玻璃墙,顾客亲眼看着料理包拆封、加热、装盘,连咖喱牛肉、香辣鱿鱼的原料纸箱都堂而皇之摆在用餐区。这种"看得见的安心"击中了消费者痛点——人们未必执着于现炒,却最恨被欺骗。正如美食专家林卫辉所言:"反对的不是预制,而是隐瞒"。当西贝因"儿童餐用两年冷冻西兰花"陷入公关危机时,米村的坦荡反而成了信任基石。
一分价钱一分货,米村深谙打工人的钱包经。27元左右的客单价,配上免费续加的米饭、海带汤和泡菜,让"3元吃饱秘籍"在社交平台疯传。消费者心里有杆秤:预制菜省去了洗切配的人力成本,若按现炒菜收费便是宰客。调查显示,95%的消费者能接受的预制菜价格上限仅50元,米村恰恰卡在这个心理区间。更妙的是,它默许网友玩"穷鬼套餐"梗,吸引顾客进店后,多数人还是会点30多元的石锅拌饭或芝士年糕鸡,最终薄利多销。
烟火气是预制菜的命门,米村却用巧思化解。石锅滋滋作响,铁板香气四溢,预制菜包遇上滚烫的器皿,瞬间唤醒感官记忆。这招"移花接木"妙在何处?中餐讲究锅气,猛火爆炒的焦香本难复制,但米村用加热载体弥补了技术短板。美食顾问林卫辉指出:"依赖现炒风味的菜最难预制",而米村选择肥牛锅、鱿鱼这类适合复热的菜品,再通过石锅制造视听盛宴,让顾客觉得"值回票价"。
精简SKU才是规模化密码。菜单仅16道菜,主推四种拌饭、两种汤,供应链成熟如安格斯肥牛、金枪鱼等原料,成本压到极致。这种"少即是多"的策略,既减少浪费,又保证口味统一。难怪业内称其为"东北麦当劳"——标准化才能支撑千店扩张。
预制菜争议沸沸扬扬,米村却用行动证明:真诚才是必杀技。当国家即将出台《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强制要求明示,它早已先行一步。餐饮业未来拼什么?不是比谁更会遮掩,而是看谁能把工业化做得有温度。米村的答卷,或许正是行业突围的缩影。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