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发布全国首份中英双语《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11月26日,“非遗焕新”优秀项目扶持计划三年成果展暨东城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资源对接大会举办,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现场发布全国首份中英双语《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标志着非遗保护正式从“技艺传承”迈向“产业共生”的新阶段。

东城区拥有22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居北京市首位。近三年来,该区通过“机制焕新、产品焕新、生态焕新”三大路径,累计投入500多万元专项资金,成功扶持114个非遗项目实现创新转化。

“这不仅是成绩单,更是新征程的任务书。”东城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系统化扶持,非遗实现了从产品思维到立体思维、从单打独斗到百业共生的转型。

现场发布的《推荐目录》精选42个优质非遗项目,分为“礼乐古韵”“匠心京作”“民俗风物”“百年味道”“古法养生”五大体系,首次系统梳理了非遗传承场所与体验空间,为文旅融合提供精准导航。

“非遗焕新”优秀项目扶持计划三年成果展现场。主办方供图

展区现场,传统与当代的对话令人眼前一亮。数字玉猪龙在屏幕上流转生辉,AR剪纸让观众体验“纸上生花”,“燕京八绝下午茶”将宫廷美学融入现代生活。便宜坊的现摇元宵、红都集团的盘扣DIY体验区前排起长队,非遗正从“观赏”走向“体验”。

据了解,大会设置了产品、活动、IP授权、空间赋能、数字创新、教育研学六大对接组别。北京面人彭、吉兔坊、珐琅厂等50余家非遗方,与建设银行、首都宾馆等50余家需求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这次对接让我们看到了非遗创新的更多可能。”京绣传承人毕红表示,传统技艺正通过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焕发新生。完美世界研究院执行院长乔婷婷透露,多个非遗项目已进入数字转化评估阶段,未来将通过游戏、动漫等形态吸引年轻群体。

中央民族大学田艳教授从法治角度提出建议,应建立知识产权专项辅导机制,设置非遗权益维护绿色通道,推动非遗品牌保护计划,“用法治的力量为传承人撑起保护伞”。

东城区文旅局局长王铁峰表示,未来将通过活态传承让传统技艺走进日常生活,打造常态化供需对接平台,让非遗成为世界读懂北京的文化窗口。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王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7

标签:旅游   东城区   双语   目录   全国   项目   技艺   传统   现场   数字   计划   北京   燕京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