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保健品不能随意吃,随意吃的危害是什么?医生为你解析

本文184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李阿姨今年五十六岁,退休后特别注重养生。半年前,她在朋友推荐下开始服用多种保健品,包括补钙产品、复合维生素和某种“护肝片”。

起初她觉得精神好像好了一些,可最近却常感到乏力、恶心,皮肤也有些发黄。到医院一查,肝功能指标明显异常,被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

医生仔细询问后判断,是她长期自行服用高剂量保健品所致。经过停药和治疗,李阿姨的肝功能逐渐恢复。出院时,医生特别叮嘱:“保健品不是食品,更不能代替药品,吃错了反而伤身。”

一、什么是保健品?它和药品有啥区别?

很多人把保健品当成“营养补充必备品”,甚至以为吃得越多越健康,这是一个常见误区。

保健品在我国依法定义为“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用于特定人群,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它本质上是食品的一种特殊类型,不能替代药物。

药品则是经过严格临床试验,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有明确的疗效和适应症。

简单来说,保健品是“辅助调节”,药品才是“治病救人”。如果把身体比作一辆车,保健品就像是高级润滑油,能辅助保养,但修车还得靠专业零件和工具——也就是药品。

二、为什么不能把保健品当饭吃?

不少人认为“反正是营养品,多吃点没坏处”,这种想法非常危险。

保健品通常含有浓缩的营养成分或某些活性物质,长期或过量服用,会在体内蓄积,导致代谢负担加重。肝脏和肾脏是主要代谢和排泄器官,首当其冲会受损。

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有一个合理范围,并不是“越多越好”。例如维生素A、D、铁、硒等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过量摄入会引起中毒。

随意吃保健品,就像是不看说明书就胡乱添加汽车机油,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损害发动机。

三、随意吃保健品,具体有哪些危害?

肝损伤与肾损伤

不少保健品成分需要经过肝脏代谢,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例如某些减肥类、护肝类保健品违规添加药物成分,或含有不明植物提取物,都可能造成肝酶升高、黄疸,甚至急性肝衰竭。

同样,某些蛋白粉、矿物质补充剂过量,会增加肾脏滤过负担,尤其对已有肾病的人,可能加速疾病进展。

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如果你在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或抗凝药,同时吃保健品,很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例如维生素K会影响抗凝药华法林的效果,增加血栓或出血风险;钙剂和铁剂可能影响甲状腺素、抗生素的吸收。

把保健品和药物混用,就像在不确定信号的情况下交叉行驶,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延误病情诊治

有些人感觉不舒服,不去医院,而是自行购买“增强免疫力”或“抗癌”类保健品。这很可能掩盖真实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比如肿瘤早期、代谢性疾病、慢性感染等,都不是靠保健品能解决的。依赖保健品而忽视正规治疗,后果十分严重。

营养失衡与代谢紊乱

盲目补充某一种营养素,可能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造成新的不平衡。

长期高蛋白、高维生素摄入,不仅增加脏器负担,还可能引起代谢紊乱,如高钙血症、维生素中毒等。

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

市面上部分保健品存在夸大宣传、非法添加等问题。有些产品标注“纯天然”,实则可能含有未标明的药物成分或重金属,存在安全隐患。

四、哪些人尤其要谨慎服用保健品?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者,服用前必须咨询医生。

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代谢能力下降,叠加用药风险高。

孕妇与儿童:身体处于特殊阶段,对成分敏感,不宜随意补充。

术前术后患者:某些保健品可能影响凝血功能或麻醉效果。

长期服药者:避免药物相互作用,造成治疗效果下降或毒副反应。

五、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保健品?

保健品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随意吃。在使用之前,请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先评估,后补充:通过医学检查了解自身是否真的缺乏某种营养素,不盲目跟风。

选产品,看标识:认准包装上的“蓝帽子”标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不购买来源不明、宣传夸张的产品。

遵医嘱,不混用:正在服药或患有慢性病的人,使用保健品前必须征求医生或药师意见。

适量为宜,长期监测:按推荐剂量服用,不擅自加量,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等指标。

北京市卫健委曾发布提示,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物,消费者应理性选择,必要时在营养师或医生指导下使用。

记住一句话

缺什么补什么,不缺不补,乱补有害。 保持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才是健康真正的“基石”。

参考资料:

[1]《保健食品消费提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3-07-12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养生   随意   保健品   医生   药物   维生素   营养素   成分   保健食品   损伤   药品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