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竞技体育,远不只是球场上的拼杀那么简单。
对于一名成熟的职业运动员来说,穿上国家队战袍固然是荣耀,但如何规划职业生涯的每一步,才是真正的长期命题。
文案:林凌 编辑:林凌
几天前,中国女篮公布了最新的18人集训名单,这个处在巴黎奥运会之后、备战洛杉矶奥运会周期开端的阵容,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名单之中有在深圳亚洲杯出战的主力,有刚从U19世界杯回来的新人,也有春季集训时落选亚洲杯的替补重新归队。
但球迷很快发现,一个熟悉的名字不见了,那就是李梦,她既不在18人之列,也不在待命名单中。这位曾在关键战役中一次次力挽狂澜的锋线核心,如今选择了另一条路。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她与新任主帅宫鲁鸣之间出现了某种隔阂,或者冲突影响了她的入选。
但和接近球队的圈内人交流后才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宫鲁鸣并没有关闭大门,李梦自己也并非被动地“遭到放弃”,相反,她清楚自己此刻的时间价值,正在为职业生涯做另一种布局。
运动员的黄金期转瞬即逝,尤其在篮球这样的对抗型项目中,身体状态的起伏常常决定职业长度。
对于已经多次参加国际大赛的李梦来说,留在国家队继续参与赛期并不是唯一选项。
眼下的她,更看重的是如何利用未来几年完成新的突破,可能是在海外更高强度的职业联赛中锤炼,也可能是围绕个人打法做出调整升级。
事实上,这股“走出去”的风潮在中国篮球圈悄然兴起,不少优秀球员在国际平台上寻求挑战。
不只是为了薪酬,更为了视野和体系上的成长。海外联赛的节奏、对抗标准、战术细腻程度,往往是国内难以完全复制的。
郭艾伦几年前留洋的那段经历,就是鲜活的例子,他带着更快的节奏感、更成熟的决策力回到CBA,也带动了队友的比赛气质。
李梦若能在这样的环境下锤炼,获得的将不仅是技术包的升级,更可能是对整场比赛控制能力的跃升。
当然,短期的阵容变动会带来阵痛,过去两年,中国女篮的锋线一直依赖李梦的稳定输出,
她不仅能在紧要关头持球得分,还在比赛节奏陷入混乱时用经验稳住局面,如今她暂别,意味着年轻一代必须提前扛起责任,在亚洲杯后和全运会前的这个训练周期里,经受更多实战考验。
这也许会暴露生涩和不足,但长远看,能够促使球队打法更多元,不必完全依赖少数核心。
宫鲁鸣在今年重新执掌中国女篮后,强调的正是“抓紧时间大练兵”,他提出的“三大中锋”培养计划,将张子宇、韩旭、李月汝视为世界级潜力株。
把日常训练拉到更高强度,并在“三从一大”的传统基础上增加“ 大恢复”的理念,甚至给球员布置了“万次投篮计划”,以黄思静为标杆。
这样的高压节奏,短时间内确实能提升球队体能底子和技战术细节,但也意味着留在队中的人要承受比过去更高的训练负荷。
对于李梦来说,这也是一个必须权衡的现实,在国家队的集训与赛程,会占去她几乎一整年的主要精力,这会挤压她去其他赛场试炼的空间。
而在一个奥运周期的第一年,本就是调整与过渡的时机,今年8月至10月,女篮没有重大国际任务,最大的比赛是11月的全运会。
这个时间窗口,适合进行阵容更新与年轻化实验,从这期集训名单也能看出思路,黄思静、杨力维、王思雨、潘臻琦这些成熟球员获得休养,年轻梯队和U19成员进入核心训练,尽快累积大赛经验。
李梦此刻选择留在地方队参加全运会资格赛、保持状态,也算与国家队的长远利益不冲突。
如果只用“落选”来定义她目前的局面,是太狭隘的看法,熟悉她的人都知道,从青年队到成熟主力,李梦不是等机会上门的类型。
她会主动争取位置,也会主动寻找能够让自己突破瓶颈的路径,在关键比赛中,她敢打、敢投、敢于接管局面,这种自信和掌控力是多年对抗中淬炼出来的。
也正因如此,她比很多人更明白,职业生涯的价值不止于眼前的几场比赛,而在于五年、十年之后回望时,能否看到一个完整且无憾的轨迹。
对于中国女篮来说,阵容轮换是必然的规律,任何一名球员的缺席,短期内都会被放大解读,但国家队的运行从来不是围绕个人,而是围绕整体目标。
当年轻人通过训练营和小比赛快速成长,教练组在不同战术节奏里找到更多组合可能。
那么当某一天需要李梦这样经验丰富的前辈归队“救火”时,她依然能在短时间内融入节奏、发挥影响力。届时,她的稀缺性反而会更强。
或许在一些人眼里,这是一次遗憾的名单缺席,但于李梦而言,这可能是为下一次更高舞台的亮相蓄力。
她没有在回应外界的猜测上消耗心力,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证明,无论穿不穿国家队的号码,她的定位早已超越个人荣誉本身。
当她选择暂时离开,是为了在未来回归时,带着更充足的能量与经验,为团队贡献一个更强的自己。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