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公历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开始落叶了
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时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这是关键。因为,霜降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外寒内热,气温渐冷,人体内的血液见寒易凝,在这段时间人的手脚易凉,后背易冷,是气血遇寒循环不畅所致,但心里有燥热的感觉,这是“秋行夏令”的结果。因此,在霜降时节要注意添减衣物。面对这种气候,阴天时要适当地增加外衣,有阳光的天气适当减外衣,不要被寒气所伤,也不要热伤风。
还应注意清郁热。现代生活中,因为快节奏与压力大,导致许多人的阳气不能与自然阳气同步变化,因而秋冬交接阳气不能收藏,受到自然界燥气压迫形成体内郁火。阳气太过形成郁火,属于体内邪气。邪气太盛进入脏腑,百病开始横生。此节气还应注意防胃病,霜降时节,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生,如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养生原则
以平补为主,劳逸结合
平补 秋季是易犯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在饮食进补中当以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
劳逸结合,冷暖得当 在寒冷的深秋时节,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养,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消极低落;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供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应注意腹部保暖;坚持定时定量进餐,食物冷暖适宜,切忌暴食和醉酒,同时要避免服用对胃肠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药物。

霜降食补
少吃过热、辛酸和辛燥食物
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认为“秋补”比“补冬更要紧。《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
勿食过热食物 霜降节气,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按中医理论,此节气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生。寒冷的季节里,大多数人喜欢热食,如吃火锅、喝热粥等,特别是有人常以烧酒御寒,这无疑是火上浇油,增加对胃黏膜的刺激,可促使溃疡面扩大加深,使病情加重,如溃疡损伤血管就会引起消化道出血。因此,此节气应避免吃过热的食物。
少辛增酸强肝功 少吃辛味,肺气太盛易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肝五味主酸),以增强肝脏的功能。要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可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杨桃、柚子、柠檬、山楂等。
忌食辛燥伤肺阴 秋季最好忌食辛辣、烧烤、油炸食品。使用少量的蒜、葱、生姜、大料、茴香等辛辣的调味品来调味,或以性温的食物来煲汤,应注意选配银耳、百合、荸荠之类滋阴润燥的食物同煲,就不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从霜降开始,气候逐渐寒冷,秋补可以适当多吃些猪肉、羊肉和兔肉。秋季偏燥,易犯咳嗽,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应多吃些有润肺作用的水果和蔬菜,如梨、苹果、萝卜等。

推荐霜降 二十四节气 养生菜谱
五味白肉

素炒三丝

霜降药补
以甘润温养为主
中医认为,霜降前后外邪是寒邪与燥邪的混合体,燥邪仍会损伤津液。因此,一方面要养阴生津,减少燥邪对肺的伤害;另一方面要适度平补,以抵御寒邪。总体来说,也就是要甘润温养。
推荐保健药膳
金芪花茶
金芪花茶有清热泻火的功效。黄芪5克,金银花、茉莉花茶各3克,用200毫升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茶味变淡为止。
连翘玉茶
用连翘10克、玉竹3克、绿茶5克。用200毫升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有清热解毒,消肿散节,抗菌的功效。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