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类犬,吃饭、爬行,像个野人。”
十月的四川雅安,一段视频在网上疯传。一个三岁左右的男童,全身赤裸,四肢着地,用嘴叼食。旁边,一位大人淡定地看着,不阻止,也不解释。
后来调查显示,这家人来自云南大理,开着房车上路。父母都是高学历——父亲大学毕业,母亲研究生学历,北京户籍。对待孩子的这种方式,被他们称为是“回归自然”的一种教育。
他们拒绝沟通,不让孩子穿衣服,不让外人干预,甚至拒绝村民递来的食物。警方介入后确认,这并不是拐卖行为。可整个社会的震惊,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有人把狗当娃养,有人把娃当狗养。相形之下,三岁孩子的这种遭遇,刺痛了无数人的神经。
我们早已习惯了另一种极端:城市中产把宠物当孩子,穿衣、洗澡、上早教,过节还得领红包。而这对父母,却反着来,让孩子赤身裸行、模仿犬类。这是“自然教育”,还是反文明的幻觉?
这对父母的辩解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衣物束缚天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可镜头不会说谎,孩子皮肤黝黑、头发乱如枯草,在寒冷空气里爬行,嘴里发出模糊的低吼。教育不是应该让人更像人吗,可他们的孩子,却被训练得像一只狗。
这不是第一次“高学历父母”成为荒诞新闻的主角。
作家马原的悲剧依然令人唏嘘——他信奉“自然疗法”,拒绝给患有先天心脏病的儿子治疗,最终导致孩子贻误治疗时机,病死在大山里。
这不是简单的“愚昧”,而是一种看上逻辑自洽的“知识的错觉”,他们读了很多书,却没学会区分真与伪。
当“自然”被包装成一套哲学语言,就成了某种信仰。反疫苗、拒医药、裸养、野育,这些词听起来像自由、个性,实则是对科学与常识的背叛。
“自然”不等于放任。连草原上的狼崽都需要母狼教它捕食,更何况是人呢?人类的孩子,若没有社会化的过程,是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
警方通报后,父母拒不配合。村干部劝说他们给孩子穿衣服,他们说“这是自由”。甚至孩子的爷爷奶奶,也拒绝沟通。
在社交媒体上,甚至还有一些人为他们辩护:“别人家的教育方式,外人少管。”其实,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如果一个成年人选择极端生活,那是自由;但当一个无力反抗的孩子,被迫活在极端里,那就是伤害。
文明的底线,从来不是靠“各过各的”维持的。一旦社会容忍这种以爱为名的折磨,下一次悲剧就只是时间问题。
这对父母不是没文化,他们是被“知识的幻觉”困住的人。学历不等于理性,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反而更容易掉进“伪科学陷阱”。他们自以为懂得很多,却误解了天性、忘记了伦理、忽视了责任。
在社交平台上,“自然养育”“裸童疗法”“原生态教育”都有拥趸。有人相信阳光能治湿疹,有人坚信不穿衣服能增强免疫。
当信念凌驾于科学之上,理性就被彻底放弃了。孩子也就成了这对父母自我证明的实验品。也许他们并非不爱,而是被自恋式的“信仰”蒙蔽。
他们象征着自由的房车停在服务区旁,如果中产生活的证明。可车旁的孩子,却像生活在原始部落里。这是2025年的现实,一个同时拥有科技与反智、教育与愚昧的时代。
有人在狗身上寻找情感寄托,有人在人身上演绎动物本能。文明与野性互相交错,人类自信地说“我们是最高级的动物”,却一次次验证着相反的结论。
这起事件让人愤怒,却也让人困惑。我们痛恨这对父母,却又在别的地方,默默参与同样的“异化”。那些让孩子24小时上培训班的家长,那些把情绪全寄托在宠物身上的中年人,那些用“理念”掩饰失控的父母,其实都在用不同方式把“人/动物”推向极端。
教育不该是驯化,也不该是放养。它是一种耐心、一种尊重、一种边界。
这个时代,人们太容易被理念绑架,被标签取悦。我们用“自然”包装残忍,用“自由”掩饰逃避,用“爱”掩盖控制。真正的文明,不在知识多少,而在是否还能批判,是否仍有怜悯。教育家杜威说过一句话:教育即生活。但当生活若失去了人性,教育也许就只剩下荒谬。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