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时,面对记者提问,首次以总统身份公开确认访华计划:“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行,虽然还要过一段时间,但不会太久。”就在这番积极表态的背后,华盛顿的外交机器却悄然运转。次日,美财长贝森特火速“加码”,新的贸易协议能否达成,关键前提是中国需扩大购买美国农产品、能源及工业品,并施压中方停止进口俄罗斯与伊朗石油,否则将对中国企业征收高达500%的二级制裁关税。
而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同时威胁,如果中方不出售TikTok股权,将禁止其在美运营。更微妙的是,7月29日特朗普本人通过社媒放风:“我可能会去中国,但前提是中国发出邀请……否则,我没兴趣!”并称有关邀请已经延期了。特朗普的“访华前提”背后是其谈判要价的“交易艺术”。美国6月对华能源出口遭遇“清零式打击”——原油进口归零,天然气连续四个月断供,煤炭采购仅剩象征性金额。这源于中方2月起对美能源产品加征关税(原油10%、LNG和煤炭15%)的反制措施。
特朗普急需通过访华签订“大单”,复制其2017年沙特之行签下千亿军售的“政绩模板”,缓解页岩油和农业州选民的焦虑。而美方所谓“二级制裁”实为“项庄舞剑”。当前美俄贸易额仅占俄外贸总量4%,对俄新制裁效果有限;但若成功逼迫中印等国停止购买俄油,便可切断俄战争资金链。特朗普试图将地缘博弈捆绑经贸谈判,既向普京施压“短期内俄乌和谈”的指令,又向盟友展示“对华强硬”姿态。
另外,特朗普第二任期政绩乏善可陈:关税战反致美国进口成本飙升,“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承诺落空,芬太尼问题持续“甩锅”中国。此时高调抛出“前提”,实为未来“访华成功”做铺垫——若能携能源大单归国,便可自诩“让美国再赢一次”。面对美方要价,中方以“三张牌”从容应对。第一是关税牌,主动削减美能源进口,转向俄、伊多元化采购,使美页岩油企业痛失最大市场。第二是原则牌,外交部惜字如金回应“目前没有可提供的消息”,暗示台湾问题、取消高科技管制等中方底线不容交易。
第三是机制牌,在瑞典经贸会谈中坚守“伦敦框架”,严拒美方将地缘议题塞入磋商。瑞典会谈桌两端,双方底牌清晰。有消息人士透露,中美双方预计将原定8月12日到期的“24%关税暂停”再延期三个月。当贝森特试图将能源制裁与关税谈判捆绑时,中方代表立即援引伦敦会谈达成的框架原则,反对任何“非经贸议题加塞”。
而特朗普的访华愿望与美方设置的前提条件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精心策划的访华姿态,一边是层层加码的谈判前提。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强调的“访华前提”,实则是美国外交困境的写照:一个仍想主导全球规则却力不从心的超级大国,面对的是个既不接受讹诈、又有足够筹码周旋的对手。
他的“摆谱”,暴露其夹在现实利益与政治表演间的困局:既要中国市场救命,又怕对华示弱遭国内抨击。既要借访华拉升支持率,又难舍“美国优先”的霸权逻辑。当白宫将元首访问降格为交易筹码时,中方的回应如同一记警钟:没有相互尊重的前提,再豪华的“访华天团”也终将折翼而归。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