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山小记
——2025年4月18日昌乐作协采风活动图片(三)
山东昌乐刘福新
……或许这是一个愿望,一个不能摆脱的愿望。
公元2025年4月18号(只有西历称“号”),农历乙巳年三月廿一日,虹桥花园助力乡村振兴,再次支持了这一次昌乐作家协会的采风活动,对昌乐文化事业积极负责的昌乐作协现任主席贾玉红又一次驾车接我参加了此次采风。
前边两集,我已简略叙述了赏牡丹,这一集我就简述我的登山了。
为什么说是“我的登山”呢?因为文友们都围着一块石桌小憩,唯有老朽提出要登山看庙观。这次可没有半点儿“登山示壮”的意思,而牢牢把握此次登山的目的是,2008年那次来金山,听鄌郚镇办公室副主任兼文化站站长的王子柱说到了金山的庙和观,但由于那天参观程序太紧未能登山,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
近些年从网上知悉,金山上的庙和观已经修复,庙会也很兴旺,我登山的愿望更迫切了。虽然我将“登山”二字说出口之后,文友们劝阻我不要登山,但我还是没听劝,独自上山了——非但不悔,反而高兴,毕竟这一愿望实现了……
金山不高,庙观也就拍下来了。还在半途中遇到了现任作家协会主席贾玉红女士。她也是独自登山的。
我在金山的半山看到了野蒜,随即喊了贾玉红女士一声,这位昌乐作协女主席竟然拔起了野蒜,为中午的工作餐献上了一道野菜——这是后话。
我觉得趁着发金山第三篇的机会,应该简略地说说金山的某些相关的历史——
据碑载,1651年(清顺治八年),崂山碧霞洞道士马元禄来至金山,见山势明秀,遂募化四方建成该观。至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历十世传人,几经修葺增制……
后,此观毁。
至于金山庙会,从顺治八年始(公元165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三月三、九月九为香火会。金山庙会历史久远,文化沉淀浓厚,使原本不算很大的金山成为当地和周边地区人们心中的精神寄托、文化的象征。特别是近几年来,鄌郚镇政府本着开发旅游业的原则,对金山庙会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和发展,使金山庙会成为临朐、昌乐、安丘三地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特殊平台。
最后,我想解释一下,我为什么在文中既提到了“观”又提到了“庙”?我在不少文章中对“庙”、“观”、“寺”进行过辨别,大家都知道。庙是祭祀“神”的,观是祭祀想“仙”的,寺是祭祀佛的。
到金山来的是崂山碧霞洞道士马元禄。马元禄既然是道士,那他祭祀的主体就是“仙”,譬如原先这儿的“观”中,就祭祀着玉皇、王母,还有“芦姑”等。
不过,据闻,金山上还祭祀着关帝,关帝不属于道,而属于神。所以,我称“庙观”,亦在理中。
据网上还得知,1948年,这儿的主持道人还俗归里。
2025年4月18日登山时,“真观”门俱锁着,未得进,图片亦缺。
2025年4月21日近午发于今日头条
拍于2025年4月18日10点32分。碑文叫“祖山”,祖山即金山。详见正文。
我为了让读者看看碑文的内容,上传了四幅图片。实际上就是两座碑,这篇文章的正文里没有说明,现在补充说明如下:
现仅遗王龙观残墙基石及清代募主题名碑、县道会司真观记事碑2座。
观门锁着,没法进。
观体东南的树木是“连翘”
没有导游,我也不知道这个塑像是谁?是不是道士马元禄?
《重建金山真观碑记》
请注意,这两个字“真观”里的“真”字与真主安拉扯不上关系,那个真主安拉属于伊斯兰教(回教)。
这是棵什么植物?
我已经豋上了山顶。
据网络资料:真观内方形院落,立碑刻10余座。建筑群皆系砖石结构,上方古式起脊瓦顶覆盖。上层暖阁内木刻玉皇坐像,遍身金色,左右各一侍童,东西两壁绘有八仙。
下山后,看到西边有一条砂石路。
像这样的图片,我以后发散文随笔用得上。
更新时间:2025-04-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