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非鱼吖
文字:李梓瑜
图片:图源自网络,侵删
编辑:李梓瑜
在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品牌营销的核心已从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互动,从功能满足升维至情感共鸣。无论是通过挖掘用户成长记忆、融合在地文化,还是重构生活场景,品牌正以更具创意的方式与消费者建立深度连接。
图片来自Instagram@Pepsi
本周,巴拉巴拉发布《中国小朋友》广告片,以成长叙事深化品牌陪伴价值;饿了么举办武汉樱花季活动,将方言IP与在地文化的深度绑定;京东发布《天塌了,让不困的人顶着》短片,将单品营销升级为“睡眠健康”场景的解决方案;百事可乐把logo藏进落日里,在自然场景中进行品牌美学的渗透;淘宝天猫联合推出限定「娃衣同款」,实现IP联名与情感消费的双向引爆......
巴拉巴拉:《中国小朋友》
巴拉巴拉在bala T系列二十周年之际,联合新华社推出《中国小朋友》广告片,聚焦儿童成长中的真实片段:离别、挫折、失落等微小却深刻的情感瞬间。短片通过“真实故事征集+用户共创”的模式,将产品与消费者的成长记忆绑定,使bala T从单一服饰升级为“成长见证者”。短片通过真实故事引发跨代际共鸣,精准触达父母与儿童的双重情感需求。例如,短片中“第一次系鞋带”的场景,既唤醒家长对子女成长的关注,也让儿童感受到被理解的尊重。此外,巴拉巴拉同步开启故事征集活动,将单向传播转化为双向互动,增强品牌参与感。数据显示,活动上线一周内,用户UGC内容超10万条,话题曝光量破亿。巴拉巴拉的品牌营销从“实用性”向“情感化”转型,从舒适童装的产品功能跃升至成长陪伴的情感价值,通过叙事化内容构建长期心智资产。
「蒜鸟蒜鸟!都不涌易!」这句武汉人经常挂在嘴边的金句,在去年因一只毛绒玩偶在街头的「劝架名场面」意外走红,「蒜鸟」还被大家封为「武汉和平鸟」。而这个春天,饿了么真将「蒜鸟」做成了承载武汉城市特色的谐音梗动物IP。在武汉开启樱花季活动时,饿了么特别联合益禾堂、麦当劳、真茶屋、仟吉、霸王茶姬、爷爷不泡茶、周黑鸭等众多餐饮品牌推出「蒜鸟套餐」,用户下单指定套餐即可获得鄂人文创限量版樱花蒜鸟发声玩偶。不只是蒜鸟,饿了么还将武汉地区的许多经典方言梗,都做成了萌趣的动物符号:「一鹅」「搞么狮」「马虎象」「喵么斯喵」,并且把它们印在了来自武大樱花邮局的明信片上,以方言为纽带,将黄鹤楼、鹦鹉洲大桥等城市地标与樱花意象无缝嫁接。饿了么城市营销跳出“地标打卡”的传统框架,挖掘城市性格,以文化符号和互动玩法激活本地消费活力,让平台业务与年轻消费者达成趣味化的沟通。
图片来自小红书@湖北文旅
京东:《天塌了,让不困的人顶着》
京东以“哈欠”为切入点,推出线上短片、地铁长卷海报和“试睡服务”,构建从情感共鸣到产品落地的完整链路,将床垫、枕头等单品营销升级为“睡眠健康”场景解决方案。京东抓住年轻人“越困越不睡”的矛盾心理,通过“打哈欠”这一普适性动作引发共鸣,四支短片分别聚焦加班族、新手妈妈等群体,真实还原失眠痛点。同时,京东投放的线下地铁长卷海报以“连环哈欠”设计形成视觉冲击,配合“扫码测睡姿”互动,导流至京东睡眠专区。数据显示,活动期间床垫类目搜索量增长120%。此外,京东联合慕思、喜临门等品牌推出“免费试睡30天”服务,降低消费者决策门槛,并且推荐助眠香薰、眼罩等关联商品,提升客单价。京东的睡眠场景沉浸式解决方案启示我们,家居品类需从“单品促销”转向“场景化解决方案”,通过情感共鸣与服务创新增强用户黏性。
百事可乐在秘鲁海岸线利用日落色彩拼出隐形logo,通过社交媒体发起“寻找百事日落”挑战,将品牌符号自然融入度假场景,弱化广告痕迹,强化情感记忆。百事可乐以自然景观为媒介,将品牌标识转化为审美体验,契合Z世代对“治愈感”“氛围美学”的追求。活动相关UGC内容在Instagram获赞超200万。通过“打卡拍照-生成专属日落明信片”的互动机制,激发用户自发传播。数据显示,秘鲁地区夏季销量同比提升30%,品牌搜索量增长50%。借势“夏日饮料”消费心智,将百事与海滩、落日等休闲场景强关联,实现“品效合一”。百事可乐通过场景化美学构建“无形植入”的营销范式,实现了品牌形象塑造与销售转化的双赢格局。
图片来自Instagram@Pepsi
天猫淘宝:“娃衣潮流”不止是玩具
天猫淘宝联合五大服饰品牌推出“成人-娃衣同款”,将IP公仔穿搭打造为潮流符号,并通过杂志大片、魔性短视频和短剧等内容矩阵,撬动年轻人“养娃”情感与时尚消费。以淘小宝、猫天天等平台IP为核心,天猫淘宝推出“潮娃换装”,满足了年轻用户对“个性化养娃”的情感需求。活动首日,娃衣销量突破10万件,带动成人服饰销量增长25%。此外,天猫淘宝联合时尚博主拍摄“娃衣穿搭教程”,在抖音发起#我的娃比我潮挑战,播放量达3亿次;同步推出迷你剧《潮娃日记》,以剧情化内容深化IP人格。通过“买成人款送娃衣”的捆绑策略,将天猫淘宝定位为“全场景时尚平台”,契合2025年服饰行业“风格生活具象化”的趋势。天猫淘宝的IP营销从“形象授权”升级为“情感共创”,通过内容与产品的深度融合激活用户参与。
图片来自淘宝
如今,品牌营销已进入“情感驱动”与“场景重构”的双轨时代。无论是巴拉巴拉的成长叙事、饿了么的方言IP,还是京东的睡眠场景解决方案,其本质均是通过精准洞察用户需求,将品牌价值嵌入生活细节。未来,随着AI技术、个性化定制的进一步普及,品牌需更注重“技术赋能情感”的策略,在多元场景中实现从“流量收割”到“心智占领”的跨越。
参考资料
[1]https://mp.weixin.qq.com/s/tKqDLlW5Rqcl-Gvknvx9rA
[2]https://mp.weixin.qq.com/s/nja2wyJUeLcUICU-tZJe4A
创刊44周年
关注我们
www.ad-cn.net
更新时间:2025-04-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