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一特务落网,突然招供:杀死抗日英雄的人,在北京当官

1951年春,北京东单牌楼胡同的雨幕中,两把旧伞意外相撞。伞檐抬起时,四目相对的刹那,空气骤然凝固——曾在长白山并肩作战的战友,此刻一个是潜藏特务,一个是解放军科长。

十秒的沉默后,两人如触电般各自转身,消失在灰墙黛瓦间。

这场雨中的偶遇,即将撕开东北雪原最疼痛的伤疤:他举报的不仅是旧日上级,更是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牺牲的真相。

密营毁灭者:从“小杨靖宇”到致命叛徒

1932年磐石抗日义勇军的篝火旁,杨靖宇拍着青年程斌的肩膀赞叹:“读过书、打过仗,是棵好苗子!”这个21岁的吉林青年,因作战勇猛被破格提拔为小队长。五年后,他统领东北抗联第一师,被战士们尊称“小杨靖宇”。

1938年6月,本溪日军的牢房里,程母攥着儿子的照片绝食而亡。当日军将母亲遗照撒进抗联活动区时,程斌在密林中召开了改变历史的会议。六团政委李茨苏拍案怒斥:“投降?对得起杨司令吗?”枪声骤响,李政委倒在血泊中——这是程斌交给日军的投名状。

两天后,他率115人携械投降,日军在通化举行盛大“归顺式”。伪《大同报》头版标题刺目:“杨靖宇股匪肱骨之臣归顺”。

七十座密营的毁灭:雪原生命线的崩塌

长白山的密营网络是抗联命脉。这些深藏地下的粮窖、弹药库,由杨靖宇亲手设计,仅高级将领知晓坐标。1938年10月,程斌带着300名伪警察踏雪进山,他手持铅笔在地图上画圈:“这是四方顶子密营,这是老黑河密营……”

日军档案《东南部治安肃正工作》记载:程斌讨伐队一月内捣毁濛江县密营72处。当抗联战士返回补给点时,只见焦土中散落的玉米粒混着积雪,有人跪地痛哭——杨靖宇最后的退路断了。

濛江绝境:四重背叛的绞索

1940年2月的濛江林海,杨靖宇身边只剩7人。叛徒链条如毒藤缠绕:

而程斌始终躲在围剿队伍后方。当岸谷隆一郎命其辨认遗体时,他盯着杨靖宇腹中的棉絮枯草,突然呕吐不止。日军战地记者拍下这一幕:昔日的“小杨靖宇”佝偻着背,不敢看将军遗容。

雨伞下的末日审判

1951年4月,北京军械处科长程斌撑着新买的黑伞下班。胡同拐角处,他撞见淋雨的旧部刘其昌——此人正是他1949年向公安举报的特务。四目相对的瞬间,两人同时想起十二年前的长白山:程斌枪杀李政委时,刘其昌正是扣住受害者的卫兵。

刘其昌在审讯室疯狂咬出旧主:“程大队长亲手断送杨司令!他现在是解放军科长!”罗瑞卿在报告上划下双红线:“立即密捕。”

公审大会上,抗联老战士王传圣的证词字字泣血:“程斌毁密营时,把伤员的药都烧了。杨司令最后五天没粮,靠啃树皮走路啊!”

1951年5月12日,承德刑场的风掠过枯草。程斌望向北方,枪响前喃喃了句什么。法警后来回忆:“像是‘密营’二字。”


【参考资料】
《杨靖宇传》(吉林文史出版社)
《东北抗日联军史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
《伪满洲国警察档案·通化卷》(吉林省档案馆藏)
《热河革命史事》(承德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罗瑞卿关于镇压反革命工作的报告(1951)》(中央文献出版社)
《抗联老战士王传圣口述史》(辽宁人民出版社)
《满洲国治安战》(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历史   特务   北京   日军   靖宇   长白山   通化   承德   科长   司令   枯草   雪原   将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