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才省悟:没钱的人,越喜欢在这3件事上大方,结果越来越穷

老话说:“穷大方,富小气;穷人是小心翼翼的大方,富人大大方方的小气。”

想想还真是这样,越没钱越想用贵的,越没钱越给自己做心里建设,过精致些。

回望曾经的几十年,发现,越穷时,越喜欢在这三件事上穷大方,结果越来越穷。

只有真正改掉这个毛病,踏实地往内观,才发现,日子是自己,生活也是自己的。

闷声发大财的,都是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而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

1、认为脸面比天大,丢啥也不能丢了面子,为了面子,过度消费自己。

听到同事说子女,为了面子过度消费,透支所有卡,还不上,只能拆东墙补西墙。

实在过不下去了,回来跟父母撒谎,一会儿是要学习这个,一会儿要去干那个。

等父母知道,早已债台高筑,父母养老钱帮他平账,子女却说:谁不要个面子。

年轻时,见过两口子为面子争着买单,回家却打的面目全非,这是何苦哀哉。

肿脸充胖子的人,都喜欢“爱面子”,觉得面子比天大,丢啥都不能在外人跟前丢脸。

我觉得大大方方AA聚餐的人,才是真正睿智通透的人,既不占谁便宜,也不当冤大头。

而那些为了面子和虚荣心的人,咬着牙每次请客自掏腰包的人,最终都会后悔。

因在他一无所有时,身边吃喝的朋友早早就散了,等他再次有钱,又会有人围着他。

人到一定年岁才知道:面子是别人给的,也是给别人看的,生活却需要自己的真金白银。

2、为了人情和所谓的好名声,过度透支自己。

有个同事,积攒半辈子的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舍得拿出来给侄子做生意。

他跟老伴说:人总要叶落归根,不借回老家都没个好名声,大家都不跟你来往。

而他却为人情和好名声,付出自己和老伴半生的积蓄,儿子结婚没钱买婚房。

回老家一次次地跟侄子要钱,谁知,侄子住着宽大的楼房,开着豪车,就说没钱还。

还有那种觉得自己跟别人关系好,随礼时总比别人多一截,这种做法只会让自己更穷。

有人曾说:为啥穷人更在乎人情和好名声,因为他只有这些,再无其他了。

把时间和有限的金钱花在毫无意义的应酬和不值得的人身上,不如学会给自己储蓄。

多投资自己,丰富自己,学习更多的新技能,让自己多一些挣钱的能力。

若过多透支人情,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把所谓的好名声当座右铭,最终只会越来越穷。

3、这一点最重要,为了攀比享受生活,冲动消费。

人越是没钱,越寄望于物质享受满足自己的“及时快乐”。

年轻时,单位只要发季度奖金,去市里的班车都会爆满。

社区外的饭店里都是单位同事,喝酒聚餐,唱歌,享受夜生活。

然而,也有很多人安静地在家自己动手做各种美食,一家人和美地享受生活。

一年看不出有啥不一样,五年的变化就有点明显了,二十年后才发现,自己还是穷人。

那些被身边人嘲笑抠门小气鬼的,不仅在市里早早地买房买车,还把子女送出国门。

穷人存不下钱,守不住财富,不一定是挣钱少,而是打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理消费。

提前预知未来几十年的收入,到最后才发现,同一起跑线上的人,早就三六九等了。

那些“延迟满足”的人,沉得住气,有钱就投资,不仅学新技能,还学会钱生钱的本事。

退休后,我发现,不愿花时间学习新知识的人,总会找各种借口,不是累就是学不会;

看到别人做副业挣钱比主业多,也冲进去,发现需要时间沉淀,又没有耐心,直接放弃。

最终困在只能依靠体力劳动挣钱,可退休后,比你年轻的人太多,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写在最后:

不记得谁曾说过:人穷就要少交际,多沉淀,少出头,多专注,永远不要为面子买单。

面子不值钱,当你真正有价值时,你的面子才真的值钱。

穷人在意外别人眼光和评价,而富人根本不会在意别人如何说,只在意自己的价值。

反思过往几十年,以及身边的实例,我发现:贫富差距,在于人的认知和思维层次。

穷人总以为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有挣钱的能力,这是最大的误会。

富人最大的成功,是行动力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穷则思变,变则通顺。有钱人是让钱为自己工作,而钱长着八条腿;

穷人则是用自己为钱工作,一个人只有两条腿,自然差距会越来越大。

愿我们都能沉淀自己,提升认知,改变思维,做个不小气的富人,走向富足悠闲的余生。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美文   大方   喜欢   面子   穷人   名声   富人   人情   侄子   小气   都会   大大方方   子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