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革命斗争的历史上,有一个人名叫刘青石,一个听起来或许有些陌生的名字。但如果提起电视剧《潜伏》里的余则成,很多人就会恍然大悟。
没错,刘青石就是被誉为“现实版余则成”的传奇人物,他是在台湾潜伏时间最长、也是我党在台地下组织中最后一名被捕的党员。
晚年的刘青石,在回忆起那段烽火岁月时,曾不止一次地发出沉重的感叹。
其中,最让他耿耿于怀的,莫过于那桩震惊海峡两岸的“吴石案”。他曾无比痛心地说:“如果当初朱枫能够按照我的方式撤离,吴石不会牺牲,就连后来叛变的蔡孝乾,可能都不会有事。”
1949年底到1950年初的台湾,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空气中充满了紧张与肅杀的气息。
刚刚败退到这里的国民党政权,为了稳固统治,开始了严酷的“白色恐怖”时期,大肆搜捕地下党人员。
而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我党在台湾的地下情报网络,却依然在艰难地运转着,为即将到来的解放台湾战役收集着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
这条情报战线上,有几个关键人物,他们的命运紧紧地交织在一起。第一个,是吴石将军。他是当时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官拜中将,是潜伏在敌人心脏的最高级别策反人员。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将大量绝密的军事情报,包括舟山群岛、大小金门的兵力部署图等,源源不断地传递出来。
第二个关键人物,是女情报员朱枫。她从大陆被派往台湾,主要的任务就是充当一名“交通员”,与吴石进行接头,并将获取的情报安全地送回大陆。
为了掩护身份,她以商人的名义活动,但实际上,她在敌后工作的经验并不算十分丰富,这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而串联起这一切的,是第三个核心人物,蔡孝乾。蔡孝乾是当时我党台湾省工作委员会的书记,代号“老郑”,是台湾地下党的最高领导。
他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是唯一走完长征的台湾籍共产党员。按理说,他应该是信仰最坚定、最可靠的领导者。
然而,谁也想不到,这座看似最坚固的堡垒,却成了整个防线上第一个、也是最致命的缺口。
这三个人,构成了一个危险而又精密的“铁三角”,他们的每一次互动,都关系着整个台湾地下战线的安危。而此时的刘青石,作为蔡孝乾的专职联络员,也正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
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在1950年的台湾地下工作中,得到了最残酷的验证。
就在吴石和朱枫等人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的关键时刻,一场谁也未曾预料到的灾难突然降临。作为台湾地下组织最高负责人的蔡孝乾,被捕了。
被捕本身对于地下工作者来说,是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
但令人震惊和愤慨的是蔡孝乾,这位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考验的老党员,在被捕后不久就选择了叛变。
他的叛变是彻底的、毁灭性的。为了換取自己的性命和荣华富贵,他将自己所掌握的地下组织网络全盘托出。
一时间,一张无形的大网在台湾上空迅速张开,上千名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名单落入了敌人手中。
据统计,因蔡孝乾的叛变而被捕的人员高达1800多人,我党在台湾经营多年的地下组织,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朱枫正是通过蔡孝乾这条线与吴石建立联系的。如今“老郑”成了叛徒,保密局的特务们顺藤摸瓜,很快就盯上了朱枫。
组织上立刻意识到情况万分危急,最高指示下达:不惜一切代价,立即安排吴石和朱楓撤離台灣!這個十萬火急的任務,最終落到了熟悉台灣本地情況、有着豐富隐蔽斗争经验的刘青石身上。
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紧急营救,就此展开。而此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撤离路线。
接到营救指令的刘青石,内心焦急万分。他深知,在蔡孝乾叛变之后,敌人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将是万劫不復。刘青石出生于台湾基隆 以商人的身份做掩护,多年来在台湾各地活动,对岛内的三教九流、各种门道都了如指掌。
他最清楚,在这种全城戒严的时刻,最安全的地方往往是最不起眼的地方,最稳妥的路线也绝不是那些“官方”路线。
于是,刘青石迅速启动了他的方案。他利用自己多年建立的人脉,联系上了一条绝对可靠的海上通道,走私船。
在那个年代,海峡两岸的走私活动从未间断,这些走私船为了躲避国民党海军的巡查,有着自己固定的秘密航线和停靠点。这些路线完全脱离官方的监控,是当时最理想的“地下通道”。
刘青石的计划很简单:让朱枫化装成普通民众,悄悄抵达约定好的小渔港,登上走私船,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台湾。这,就是刘青石口中那个“我的方式”。这个方案虽然看起来有点“土”,不够“高大上”,但却是当时环境下生存率最高的选择。
然而,朱枫最终并没有选择刘青石的方案。或许是因为情况紧急,她希望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又或许是她更信任吴石作为国民党中将的能量。她选择了另一条路:试图通过吴石的关系,弄到一张军用运输机的机票,从台湾机场“正大光明”地飞回大陆。
这个方案,在平时或许可行,但在蔡孝乾已经叛变、特务们正拿着名单四处抓人的时候,无异于自投罗网。
朱枫選擇了“官家飞机”,等于是一头撞进了敌人精心布置的口袋里。
落网之后,朱枫虽然表现得很坚贞,但她随身携带的一些物品和信息,最终还是暴露了她与吴石的联系。
叛徒蔡孝乾为了向新主子邀功,毫无保留地指认了吴石就是我党在国民党军方内部的最高级别情报员。
至此,吴石将军的身份彻底暴露。国民党当局高层震怒,蒋介石亲自下令严办。1950年6月10日,吴石将军、他的副官聂曦、联络员朱枫以及另一位牽連其中的陈宝仓中将,在台北马场町被执行枪决。这就是震惊一时的“吴石案”。
而那个始作俑者蔡孝乾呢?他因為“戴罪立功”,非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国民党授予少将军衔,在保密局担任高官,安然度過了餘生。
回过头来看,如果朱枫当初听从了刘青石的建议,选择那条不起眼的走私船航线,她有极大的可能安全撤回大陆。
只要她安全撤离,敌人就缺少了吴石通敌的最直接证据,即便有蔡孝乾的指認,吴石或许还能有周旋的余地,不至于那么快暴露犧牲。
甚至,如果朱枫成功撤离,组织上也能更快地得知蔡孝乾叛变的具体情况,从而采取措施,避免更多同志被捕。刘青石后来的那声叹息,正是源于这种对“可能性”的痛苦追憶。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